中国精神卫生服务及其政策对1949-2009年的回顾与未来10年的展望
2005年Lee等在香港的研究显示,3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40%以上从家属、朋友、同事方面感受到了歧视,而160例糖尿病患者中仅15%有此感受。2005年Yen等在我国台湾对病耻感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评估,研究发现247例抑郁症患者中25.1%有高水平的病耻感,并发现患者的症状越重、教育水平越低,其病耻感越强。2005年高士元等在北京3家精神病专科医院抽取了225例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调查显示有42%的患者经历过单位不公正的对待。2.3.3中国在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方面进行的探索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探索,重视预防、中西医结合、初级卫生保健的整合。在80年代的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建立精神病治疗的家庭病床、精神病人的社区工疗站,以缓解精神病专科床位短缺的问题。进入21世纪后,许多地区探索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北京市海淀区探索了精神卫生防治院和社区康复站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急性发作期住院治疗,非急性发病期回到社区康复站康复治疗,减少精神病专科病医院的病床,让更多稳定期的精神病人回归社会。宁波市开展社区精神卫生康复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工作5年后,精神病人治疗情况比以前明显改善,药物治疗率从实施康复前的57.13%提高到74.18%。广东省南海市的社区精神卫生工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