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也是学习
14年前,记者曾就儿童的教育问题采访过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先生。他认为:“教育,决不限于课堂教育和学校的课外教育。孩子们的玩,就是学习,也是一种教育方式。”14年过去了,今天的孩子们在玩什么?每天有多长时间玩儿?他们在玩中能学到什么?为此,记者就这一问题在幼儿园和小学对300个孩子进行了调查。其中,幼儿园的孩子156人,大、中、小班各占三分之一;小学生151人,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各占三分之一;男孩与女孩的比例各占一半。
从对小学生的调查来看,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喜欢上体育课的一共有130余人。其中男孩子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是:足球、篮球、跑步、跳绳、游泳等;女孩子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是:跳绳、跑步、羽毛球、篮球、踢毽子等。
就记者调查的结果,几位专家和小学、幼儿园的老师分别谈了他们的看法。
“瞎玩”不瞎,“傻玩”不傻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园长张澜说:
孩子的玩儿不是“瞎玩”、“傻玩”,这当中蕴含着很多策略、智慧和能力。如果你从旁边不露声色地观察一下孩子们的群体游戏,你就会发现,这里面一定有人当“头”,一定是按照大家认可的一个规则进行,每个孩子都在认真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遇到麻烦,他就要去琢磨怎样解决,以使自己在游戏中找到快乐。再遇到问题时他就有了方法,也就锻炼了他的能力。如果孩子老是在大人的圈子里,就不能体会同伴间快乐与痛苦、满意与失意的情感,自己不会排解这些问题。所以,游戏不是可玩可不玩,更不是能少玩绝不要多玩的。游戏对孩子的情感、智慧、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是很有益的活动。当然,当孩子需要大人帮助的时候,大人要给予热情和恰当的帮助。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副园长国秀华老师说:
孩子的交往能力、指挥能力、协作能力、表演才能、自信心……这些都不是家长陪着玩能培养出来的,孩子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能学习并发挥这些才能。
张澜园长说:
能让孩子做的事,家长尽量不要插手。例如,孩子在家中玩球,球滚到床底下去了。这时,可以先让孩子自己去够。如果一下子够不着,他会想办法,比如去找个棍子什么的。可是有些家长觉得反正是举手之劳,于是常常包办代替。对孩子来说,他的这一次直接的经验胜于几次间接的经验,特别是早期的直接经验更为宝贵。还拿够一个球来说吧,他首先要判断球滚到哪里去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