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父母必读》 > 2001年第11期
编号:11554659
弱智儿童适应性行为的特点
http://www.100md.com 2001年11月1日 《父母必读》 2001年第11期
     适应性行为,在小年龄儿童用“适应行为”一词,在大年龄儿童用“认知能力”一词,指儿童与物质环境发生关系的行为,具体是指:视、听、手眼协调、摆弄物体、认识颜色和形状、看图识字、数数、使用简单工具、解决问题等。适应行为在说明一个儿童智力水平上有重要的价值,格赛尔发展量表中用5个“发育商数”(Development Quotient, DQ)来说明5个行为领域: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性行为(认知能力)和个人社会行为的发展水平,但如果要用其中一个发育商数来表示某个儿童的发展水平时,就用适应性行为(认知能力)的发育商。三四岁以上的儿童的认知能力是从婴儿的适应性行为发展来的。

    适应性行为往往是和精细动作联系在一起来看的。因为许多适应性行为都有手的摆弄参与其中,但在分析时,仍可以将它们区分开来。可以说,二者是交叉的。

    弱智儿童的适应性行为与正常儿童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相应行为出现的年龄较晚。或者说,一种行为出现的年龄越晚,弱智越明显。

    (2) 由于手的精细动作能力差,许多需要操作的行为做得不好。比如,搭高积木,中度弱智儿童2岁还搭不起两块,重度弱智儿童可能到4岁还不会。

    (3) 任何一种行为,都需要训练很长时间才能够学会,而且还不巩固。比如,一个中度弱智的儿童,用3个月学会了盖圆盒子的盖子,但如果两个星期不复习,他可能就忘了。

    (4) 迁移能力差,不会举一反三。比如,教会弱智儿童用4块拼图拼一种动物后,他就只会拼这一种,换一种动物,就要从头教起。

    (5) 概念理解能力差。今天学会了红色,明天学绿色时,就把红色说成了绿色。对于颜色、形状、数、类别等,学习起来都很困难。, 百拇医药(茅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