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微信文章 在线书籍 资料下载 健康杂志 报刊选编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学报 中国医学 卫生总论
保健: 新闻 评论 视点 常识 疾病 症状 养生 用药 护理 急救 健身 美容 两性 育儿 四季 读物 更多
中医: 常识 教材 思考 中药 医理 临床 针骨 民族 文化 著作 验方 图谱 食疗 药物 药业 药市 新药 搜索 英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父母必读》 > 2007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1546589
教育问与答

     他是不是缺乏同情心

    我的儿子4岁,从小我们就特别重视对他的教育。他的记忆力非常好,学东西很快,玩什么都很专注。但他好像不太关心别人,总是先考虑自己。前段时间,我被车撞了,住在医院里,他来看我,言谈与眼神没有一丝安慰与同情。这让我很伤心。

    孩子关注什么,除了和兴趣有关,更和他与周围人的互动有关。和孩子最初的情感交流,并不来源于说教,而来源于双方的情感互动。成人很容易关注孩子的需要,但往往忽视了让孩子关注成人的需要。一个习惯于获得而从未有机会体验付出的孩子,是不会懂得付出的。因为孩子从不知道父母是需要他的,他也从没有看到过如果自己付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就要让孩子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伤心或生气的事情时,父母可以多和他聊聊:“怎么啦?”重复他的话,理解他,并告诉他别人也会有类似的情绪:“这么漂亮的瓶子碎了,真的很让人心疼。记得吗?上回嘟嘟的气球飞了,他也很伤心,哭了好久。”

    当家人的情绪有波动时,要告诉孩子:“今天爸爸的车胎被扎了,他正生气呢。你去给他送杯水,让他消消气吧。”“姥姥发烧了,她特难受。还记得你上次发烧时的感觉吗?咱们怎么才能让姥姥觉得舒服点呢?”

    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发表评论,让孩子知道一个人不恰当的行为,会引起其他人的不快:“今天的车好挤呀,有个人踩了我的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71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有实力支持百拇发展,欢迎 爱心捐助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父母必读》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