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父母必读》 > 2009年第4期
编号:11783381
吃东西:长出磨牙+学会咀嚼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1日 《父母必读》 2009年第4期
吃东西:长出磨牙+学会咀嚼

     长了牙齿就是用来嚼东西的。那么,孩子长出牙后是自然而然就会咀嚼了,还是要经过训练才会?

    孩子长到6 个月左右,牙齿开始萌出,大约2 岁到2 岁半,乳牙才基本长齐,其中磨牙开始长出的时间大约在1 岁半左右。那么,根据这样的出牙规律,孩子什么时候应该能够咀嚼小块状的食物呢?是先学会咀嚼再吃块状的食物,还是先给他提供块状食物让他慢慢学会咀嚼?需不需要训练孩子的咀嚼功能?要是需要训练,又应该怎么训练呢?

    诊室回放镜头1

    乐乐10 个月,前面的4 颗小牙已长出,生长发育一切正常,只是近来孩子的大便次数开始增多。原来乐乐每天大便1 ~ 2 次,大便性状非常正常——黄色软便,可最近孩子每天至少排便3 次,每次量多,而且消化极差,经常在大便中可以见到没有消化的食物。

    乐乐的爸爸妈妈认为孩子已经10 个月,应该可以吃些接近大人的食物了,而且孩子也很喜欢吃大人的食物,所以每天给他吃三顿大人的饭菜,当然,他吃的东西要比大人的软些、烂些。孩子吃得非常愉快,吃的时候会咀嚼,速度也不慢。可是体检时却发现,近来孩子的体重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 百拇医药
    诊室回放镜头2

    欢欢2 岁半了,生长发育都很正常。可有一件事令家长又是担心又是恼火:孩子至今拒绝接受含有小块状的任何食物。只要食物中含有块状食物,他一定吐出来。爸爸妈妈说,欢欢吃东西的时候几乎没有咀嚼动作,东西送入嘴里就直接咽下去,就像小婴儿一样。

    咀嚼的前提:学会咀嚼+长出磨牙

    咀嚼虽然是人的本性之一,但咀嚼能力不是先天固有的,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磨牙的存在和有效的咀嚼动作。孩子出生后6 个月左右,前面的门牙开始萌出,这时他虽然可以啃食物了,但还不能达到磨碎食物的作用,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小牙齿还不能参与咀嚼工作。

    在孩子的磨牙还没有萌出之前,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先训练他的咀嚼动作。在给孩子喂米粉、菜泥等泥糊状食物时,家长嘴里也同时咀嚼口香糖之类的食物,并做出夸张的咀嚼动作。孩子看到你的这些动作,会下意识地进行模仿。通过这种表演式的行为诱导,孩子就会逐渐意识到,吃非液体的食物时,应该先在嘴里咀嚼,然后才能吞咽。通过这样形象、生动的现场表演,孩子就能慢慢学会吃固体食物的程序:先咀嚼,再吞咽。
, 百拇医药
    即使孩子学会了咀嚼,在磨牙萌出之前,还是不能让他吃那些含有小块状的食物,因为无效或效果极微的咀嚼动作并不能对食物做有效的研磨。这样的食物直接被吞进胃肠,会造成食物消化和吸收不够完全,既增加了食物残渣量(也就是粪便量),同时也减少了营养素的吸收,长时间这样吃,还可能造成孩子生长缓慢。上面第一个例子中提到的乐乐就是这种情况。孩子喜欢吃大人的食物,可能与大人食物味道的丰富有关。加上有些孩子吞咽功能又强,就会出现囫囵吞枣式的进食方式。这样的进食方式看起来孩子吃得不少,可是因为排便量增多,生长反而减缓,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咀嚼的成功:表演+耐心

    孩子磨牙已经萌出,加上有效的咀嚼动作,就可以开始真正咀嚼块状食物了。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不要操之过急。这时候,在给孩子喂饭时,仍然要继续给他做表演式的咀嚼示范,帮助孩子巩固吃固体食物时先咀嚼再吞咽的习惯。如果认为孩子在磨牙萌出之前已经学会咀嚼了,没必要再教他,就有可能出现第二个例子中提到的欢欢那样,即使磨牙长出来了,还是不会正确咀嚼,直接吞咽。
, 百拇医药
    有些孩子吞咽功能较强,即使食物没有充分咀嚼,也同样可以直接吞咽,这种情况往往不容易被家长发现。而有些孩子不习惯直接吞咽小块状食物,吃饭时遇到有块状食物,就会直接吐出来。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更要在孩子吃饭时表演咀嚼动作,千万不要责备他,以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更加不接受小块状食物。另外,让孩子吃块状食物必须以孩子的磨牙萌出为前提,而不是以磨牙萌出的“规律”作为依据,因为孩子磨牙萌出的时间差异较大。

    本期诊室小结

    ● 咀嚼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等待磨牙的萌出,又要及早训练咀嚼功能。

    ● 如果两者不能得到很好的匹配,孩子就会出现囫囵吞枣或者拒绝进食块状食物的情况。

    ● 不管是囫囵吞枣还是拒绝进食块状食物,时间长了,都可能造成孩子营养素吸收不足,从而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

    《崔大夫诊室》栏目开设7 年了,深受大家的欢迎。每期我们都会为您讲述来自诊室的真实案例,详细解释问题出现的原因,如何采取最好的治疗办法,该如何预防。

    还想读更多崔大夫曾发在杂志上的文章?请登录www.fumubidu.com.cn,在首页右侧“专家工作室”中点击“儿科医生崔玉涛”。

    编辑/ 覃静(qinjing@bphg.com.cn)

    文章来源:《父母必读》2009年第4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