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父母必读》 > 2014年第12期
编号:12634176
6大顶级专家送出的健康锦囊(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日 父母必读 2014年第12期
     怎么养孩子?跟着他的节奏走就好

    刘莉(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最爱的小苹果,怎么把这个小苹果养成红红的大苹果?不同时期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及保健要点,你只要跟着他的节奏走,满足他不同时期的需求就可以了。

    0~6个月:他要你多陪陪他对于新生宝宝而言,母乳喂养无疑是最重要的。喂哺母乳除了营养全面、经济、卫生、方便、提供免疫活性物质外,还有预防过敏发生及促进母婴情感交流,进而促进宝宝正常心理发展的作用。因此,新妈妈一定要坚持母乳喂养,而且一定是用自己的乳房直接哺乳而不是吸出来用奶瓶喂,否则母乳喂养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除了吃,还要关注宝宝的精神发育是否正常。家长应多与宝宝交流并引导他跟你互动,多让宝宝用手抓玩具,练习抬头、抬胸、练坐等,这些都能促进宝宝的精神发育。如果宝宝满月还不能与人对视,2个月不能俯卧抬头,3~4个月不能被逗笑,要引起重视。
, http://www.100md.com
    6~12个月:他要做好吃饭的准备5~6个月的宝宝要加辅食了,添加的原则是从一种到多种,从稀到稠,从少到多,从细到粗。加新食物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宝宝有没有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等过敏反应。添加辅食一个月后,可适当添加肉类辅食,特别是红肉(猪、牛、羊肉)。要注意的是,婴儿期是以奶为主的饮食模式,即使10个月后的宝宝也是如此。较大的宝宝要多让他爬,爬比走对宝宝的智能发育更重要。

    1~3岁:他特别黏妈妈1岁以后,宝宝的饮食逐渐转变为一日三餐为主、以奶为辅的模式。宝宝的自我意识在1岁后逐渐建立,不分你我,以自我为中心。不要责备他的这种行为,这是宝宝成长的必经阶段。1.5~2岁是依恋高峰期,这个时期的宝宝对妈妈的依恋行为极为明显。这一时期不宜送宝宝上幼儿园,因为造成宝宝分离焦虑及心理问题的概率比较高。

    王素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诊疗中心主任、教授)

    护理不要太“积极”
, 百拇医药
    孩子的脏腑娇嫩,脾胃虚弱,稍有不慎容易患病,尤其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最为常见。要想让孩子能够保平安,有时候,护理上不能太“积极”,中医讲究和缓,慢一步,有时反而是对孩子有好处。

    添衣别太快,吃药别太急天气刚刚转凉,就早早给孩子添加厚衣服;孩子一感冒,就立刻给他吃止咳药或消炎药,这样的做法并不符合让孩子自然成长的规律。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无可厚非,关键是不要过早、过多,要让孩子有适应冷空气的机会,即使有少许冷风刺激也能抵挡住。如果寒气过重,孩子感冒了,也不要过于紧张,可以多喝热水,出汗后感冒症状就会减轻。如果咳嗽症状持续不愈,有可能是阴虚躁咳,可以用荸荠、百合、橘皮煮水喝,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不要一咳嗽就煮梨水喝,梨是寒性水果,虽然有止咳作用,但是长期服用会损伤脾胃。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孩子脾胃较弱,天气寒冷时,脾胃极易受凉,使孩子出现无原因的腹痛,有时还会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这种腹痛经常反复发作,但血液化验及B超检查一切正常,让家长心急又不知如何是好。小儿的生理特点就是脾常虚,加上饮食不知自调或吃了过多寒凉的食物,使脾胃受损,腹痛反复发作。中医认为,治病要寻根,要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怎么做呢?孩子腹痛发作时,可用艾条灸神厥穴(俗称肚脐眼),每天1~2次,每次5~10分钟,用热毛巾敷肚脐也可以,同时配合顺时针揉腹3~5分钟,就会缓解疼痛。在饮食上以温胃运脾的大枣糯米粥为主。等疼痛缓解后,就应调理脾胃,使胃和脾顺,疼痛自愈。平时注意不要让孩子吃过多的冷饮、零食,也不要让他吃得过饱。记住中医育儿经典:燥生火,腻生痰,要欲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 http://www.100md.com
    要更新台历了,你的用药知识更新了吗?

    冀连梅(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执业药师)

    作为医者,从踏入医学院的第一天起,我的老师就告诉我,医学是一份终生学习的职业,只有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用药知识,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我想对家长说的是,你们也需要主动更新用药知识,虽然不可能像药师那样面面俱到,但掌握基本的儿童安全用药原则是必须的:能不用药就不用;能少用药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能不用药就不用古人云,是药三分毒,为了预防孩子生病给他吃抗病毒药、天天喝板蓝根,这种“有病治病,没病防病”的用药理念非常错误。流感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而普通感冒没有任何药物可以预防,最好的预防手段是: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均衡饮食,提高免疫力;多运动,强壮身体。

    能少用药就不多用孩子发烧,很多家长都想赶紧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希望体温尽快降到正常状态。研究表明,38.5℃以下的发热可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超过38.5℃才考虑使用退烧药。而且即使要用退烧药,也应该使用单一退烧成分的药(比如儿童百服叮、泰诺林等),而不推荐使用含退烧、止鼻涕、止咳等多种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复方感冒药成分复杂,和其他药物合用时容易导致药物过量,国外禁止用于2岁以下儿童,也不推荐4岁以下儿童使用。所以,给孩子吃药前,要仔细核对说明书上标注的有效成分,如果不同的两种药中含有相同的有效成分,一定不能一起吃。

    能口服不肌注即使需要使用退烧药,首选的也是口服的溶液剂而不是打退烧针。实际上,发烧不是一种病,而是很多疾病都会表现出的一种症状,单纯退烧并不能治好病,反倒会掩盖病情。世界卫生组织很早以前就已经向儿科医生和家长呼吁,不要给儿童肌注“退烧针”,这些针剂对儿童并不安全。

    能肌注不输液挂点滴病好得快,这是很多家长的想法。殊不知,60%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在输液中,而且往往都是严重的甚至致命的不良反应,所以能不输液尽量不要输液,只有在孩子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病情危重这3种情况下,才需要静脉输液。, 百拇医药(覃静)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