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观念”要不得
错误观念之一:
不吃肉就不会得心脏病。
前车之鉴:
王工程师有一个习惯,从小就不喜欢肉食,而对蔬菜水果特别有感情。他看到一些医学保健类文章中谈到了高脂肪膳食对心脏的危害,就暗自庆幸自己不会遭受心脏病之害了。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某天,年近花甲的他正在资料室里翻译一篇英文资料,突然感到左胸一阵压榨性疼痛,这迫使他本能地放下资料用手按住胸部,疼痛持续了约两分钟后才停止。随后他到一家大医院的心血管专科就诊,结果被确诊为心脏病。他茫然了,不是说高脂肪食物才会引起心脏病吗?我几十年不沾肉食,怎么心脏还是遭了殃呢?
评述:
事实上,持有王工程师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美国斯坦福大学内分泌学专家杰拉尔德·雷文博士作了很好的回答。根据他的研究,用蔬菜、水果一类低脂肪食品取代肉类与奶制品,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高,促使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帮助消化糖分,从而引起体内一连串有害变化。例如,血中“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有害的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含量升高,血压上升,血糖增加,血管受损,等等。结果与高脂肪“殊途同归”——为心脏病的入侵开了“绿灯”。
由此可见,预防心脏病不在于与脂肪“拜拜”,而是要遵循荤素、粗细食品合理搭配的原则,王工程师的做法并不科学。
错误观念之二:
没有高血压就不会得脑溢血。
前车之鉴:
“夕阳红”老年人俱乐部的退休老人对脑溢血简直怕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因为已有好几位老人都因患有高血压而死于脑溢血。而且,这一群老人中大多数血压较高,所以他们很害怕。可惟独孙大伯例外,因为他血压不高,体形也偏瘦。为此,他不禁有些沾沾自喜。可没过多久,就传来坏消息:孙大伯脑卒中(中风)了!经医院CT检查证实,患的也是脑溢血。大家都很惊奇,没有高血压怎么也得了脑溢血呢?
评述: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脑溢血(即脑出血)并不是高血压的“专利”,血压正常的人照样可得脑溢血。最新资料表明,高血压性脑溢血在脑溢血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而患非高血压性脑溢血的例子却日渐增多。
患非高血压性脑溢血的病因很多,如大家熟悉的脑血管畸形、脑肿瘤、血液病(如白血病)等,都可引发脑出血。此外,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疾病,如脑淀粉样血管病、酒精中毒、滥用成瘾药等。孙大伯得的就是“脑淀粉样血管病”,此病多见于老年人,发病率常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不过,这也怪不得孙大伯,以往人们总爱把脑溢血和高血压联系在一起,不少医生也常常搞不清非高血压性脑溢血。孙大伯的教训无疑给大家敲响了警钟:不仅老人,那些喜欢酗酒、吸毒及滥用成瘾药的青年人,同样存在着发生脑溢血的极大危险性,应赶快屏弃不良习惯,以避免悲剧发生。
错误观念之三:
不吸烟就不会得“慢支”。
前车之鉴:
林老师身体一向不错,且与烟酒“无缘”。同事都夸他保养有方,说他至少不会得支气管炎、肺气肿一类顽症痼疾了。可朋友的夸奖“言犹在耳”,他已开始咳嗽了,每年发作2~3次,冬春季尤甚,后到医院被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评述:
虽然吸烟是目前公认的诱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元凶”,但还有一部分人,包括不吸烟的人,对这种病有着特别的易感性。研究表明,除吸烟外还有以下因素值得注意。
胎儿期肺发育不良。孕妇营养不良、缺氧,可导致胎儿肺发育不协调,使得气管生长慢于肺组织,引起气管相对狭窄,这样的胎儿日后易发支气管炎。
儿童期罹患支气管炎或肺炎。从出生到2岁肺泡容积迅速增大,结构趋于复杂和完善,直至8岁左右发育完全。故此阶段中发生呼吸道感染,可使尚未发育成熟的气管、肺泡发生某些解剖、组织及生化方面的变化,导致成年后与慢性支气管炎“结缘”。
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与人体免疫功能关系密切,一旦缺乏,一方面可影响呼吸道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和致密度,另一方面则可抑制淋巴细胞,使机体抗感染的能力降低,给细菌入侵以可乘之机,因而易患上慢性支气管炎。
“大气污染”。虽然你不吸烟,但大气中的烟雾你总得“吸”,这是相当数量的不吸烟者,特别是女性,罹患慢性支气管炎甚至肺癌的主要原因。
因此,预防慢性支气管炎要从胎儿期开始,并采取综合措施(戒烟仅是其中之一),方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错误观念之四:
肾结石不痛就没事儿了。
前车之鉴:
两年前,李师傅因剧烈腰痛而住进医院,医生诊断为肾结石,必须进行排石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经过几天的治疗,李师傅的腰痛症状消失了。他便执意要出院。回家后,虽然又有过几次腰部短暂隐痛,但他未当一回事,扛一扛也就过去了。想不到今年初开始身上发痒,皮肤干燥脱屑,继而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家里人将其送入医院,检查结果让全家人都傻眼了——由于长期肾结石,他的病情已发展到尿毒症阶段。李师傅因此撒手归西。
评述:
李师傅的教训在于,疼痛发作时固然要积极治疗,疼痛消失后也不可掉以轻心,切忌产生病已痊愈的错觉,使结石发展到完全堵塞输尿管的地步,导致肾积水、肾功能损伤;一旦恶化成尿毒症,就悔之晚矣。其中的“奥妙”在于:结石在阻塞输尿管初期,可能使输尿管肌肉强烈收缩而引起剧烈疼痛,但随着阻塞时间延长,输尿管因积水而扩张,疼痛感就会逐渐减轻,但并不代表结石已消失。因此,一旦证实患了肾结石,一定要坚持治疗并进行定期复查,直到结石真正消失为止。
另外,还要特别提醒某些害怕手术的病人,他们热衷于吃一些据说有“化石”作用的药物,如果腰不痛了便认定石头已被药物“化”掉了,可能导致类似于李师傅的悲剧发生,这将让人追悔莫及。, http://www.100md.com(兰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