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08年第10期
编号:11709363
心血管病在“变”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5日 《大众医学》 2008年第10期
     心血管病是一个“大家族”,“家族”成员达数十位之多。主要病种包括: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梅毒性心脏病(梅心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等。

    20世纪初,我国战祸连年,人民生活贫困,卫生条件极差,各种传染病流行,人均期望寿命仅35岁,婴儿死亡率高达20%。由于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心血管病还没有机会发生,而出生时就患有先心病的患儿又早已夭折,故心血管病比较少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卫生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传染病渐渐得到控制,婴儿死亡率明显下降,人均期望寿命显著提高。这样,发生于各年龄人群的心血管病都能见到。随着感染性疾病的大量减少,心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首要疾病。同时,心血管病的病种构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华山医院有关资料分析: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风心病病例数高居第一位,但70年代以后,风心病逐年减少,至80年代已退居第二位;冠心病在5。年代居第五位,随后逐年增多,至80年代跃居第一位;先心病从50年代的第六位,上升到以后各年代的第三位;肺心病在70年代前稳居第四位,至80年代降至第八位:心肌炎在50年代仅居第十位,而80年代升至第四位。心血管病总的变化趋势是:属于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在增多,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心肌炎在增多,而与细菌感染有关的肺心病和梅毒性心脏病在减少。
, http://www.100md.com
    那么,跨入21世纪,我国的心血管疾病又将如何“变”?我们又应如何对付它的“变”?在新世纪初,我国老年人口估计将达1.32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成为老年型国家。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常见于老年人的心血管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中风、高血压性心脏病,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等),不仅会进一步增多,而且会成为导致人口死亡的主要疾病。

    另一方面,与传染病作斗争被视为人类的一次卫生革命,已在我国取得了显著成效,相信在新世纪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届时,除有些病毒感染暂时未能完全控制,某些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可能卷土重来外,传染病将基本得到控制。因此,与感染有关的心血管病(如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风心病,与梅毒螺旋体感染有关的梅心病,与结核菌感染有关的心包炎等)将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不过,与病毒感染有关的心肌炎和心包炎等可能会增加。

    毫无疑问,在新世纪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人类需要面对的重要健康问题,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作斗争是人类的又一次卫生革命。
, 百拇医药
    对于新世纪将成为我国流行病的心血管病,从现在起就应加强防治。其中,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是防治的重点。从个人来讲,应该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开朗乐观,避免和消除紧张情绪;经常从事一定的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避免过度的脑力负荷:不吸烟,不酗酒;不过多进食,防止发胖:少吃饱和脂肪酸(动物性脂肪),适当进食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鱼等);少吃盐,适当摄入含钾和钙丰富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蛋黄、鱼子、墨鱼、鱿鱼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适当摄入主要含蛋白质的鱼肉,鸡肉和瘦肉;少吃甜食和糖,多食豆类和果蔬;避免环境噪声和视觉过度疲劳;同事之间要相互帮助,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以上这些自我保健措施,都有助于预防冠心病和高血压,只要大家坚持做到,便可望健康长寿。

    (原文发表于2001年2月), 百拇医药(陈灏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