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肝硬化转危为安的“王牌”
我的老师、沪上著名中医王玉润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起致力于血吸虫病的防治。他发现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脏左叶和脾脏多有肿大,常可以摸到腹中坚硬的肿块,固定不移,属于中医“积”的病证。这些患者往往伴随面部毛细血管的扩张或胸颈以上部位出现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显露甚至成团怒张、手掌暗红色(肝掌)、舌色紫暗甚至有瘀斑、舌下静脉粗大等,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很明显属于血行不畅、瘀血阻滞的“血瘀证”。
慢性肝病——血瘀之外还有正虚
于是,王玉润教授选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桃红饮”治疗。后经药物筛选和药理研究,发现方中桃仁的提取物能使患者肿大的肝脾缩小、肝血流量及尿羟脯氨酸排泄量增加,但主要临床症状,如疲乏等的改善不明显。原来,血瘀是肝硬化、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但正气虚损是病机的另一方面。
据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227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0.5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大众医学》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