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11年第6期
编号:12098303
医德和医术是医生的灵魂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5日 《大众医学》 2011年第6期
     1930年,祖籍广东新会的汤钊猷在广州出生。旧中国百姓饥寒交迫、缺医少药的景象深深刺痛了少年汤钊猷的心,他立志成为一名好医生,用自己的双手为人民解除病痛、报效祖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汤钊猷考入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大学五年,深知上大学机会来之不易的汤钊猷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不敢有一丝松懈。1954年,汤钊猷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中山医院工作。在从事肝癌研究工作之前,汤钊猷曾在血管外科工作过10年,并与杨东岳教授共同完成了世界首例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手术。60年代末,周总理振臂一呼,发出了“癌症不是地方病,而是常见病,我国医学一定要战胜它”的号召。这时候,汤钊猷再也坐不住了,决定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积极投身到与癌症抗争的事业中去。

    作为一个已经在血管外科有所建树的医生,汤钊猷明白,中途转行就意味着一切必须“从头开始”。他更知道,要攻克肝癌这个“癌中之王”,存在着太多的困难和未知数。但最终,他还是坚持了下来。这一干,就是整整四十多年。

    奋斗四十余载,完成“两件半”事

    在从事肝癌研究工作的头几年,汤钊猷和他的同事们废寝忘食、竭尽全力救治病人,但在“癌王”面前,他们的所有努力似乎都是徒劳。短短几年,几百个肝癌病人相继死去。特别是有一天晚上,短短5分钟内就死了两个病人,令汤钊猷深受打击。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自己当时用一辆平板车把两具尸体推到太平间时的情景。痛定思痛,汤钊猷明白,要改变肝癌病人“走进来,抬出去”的命运,光有热情不够,一定要尽快找到战胜病魔的方法。为尽快了解肝癌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他白天工作、晚上泡在图书馆,用整整五年时间把所有有关肝癌诊治方面的文献、专著都看了一遍;为了找到早期诊断肝癌的方法,他和同事多次前往肝癌高发地进行现场调研、普查……终于,汤钊猷的不懈努力有了回报。他和同事们在普查中发现,血液中甲胎蛋白水平升高到一定程度而没有肝病活动证据者,后来多数被证实患有肝癌。他敏感地意识到,甲胎蛋白在早期诊断肝癌方面可能有重大价值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