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大众医学》 > 2018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244612
二甲双胍的“前世今生”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日 《大众医学》2018年第3期
     二甲双胍的“故事”讲了五十多年,但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二甲双胍呢?近期,有关二甲双胍的“新”故事不少,说它能减肥、助长寿、防癌……这些说法到底是真还是假呢?

    诞生之初:“生不逢时”

    双胍类药物的“诞生”,要感谢那些细心的牧民。他们在放牧时,无意中发现了双胍类药物的“妈妈”——一种牧草,学名叫“山羊豆”,法国人叫它“紫丁香”,西班牙人叫它“三叶草”。牧民们发现,山羊吃了这种牧草后,产奶量会增加。“山羊豆”这个名称,想必也是由来于此。

    自然界的植物不能像动物那样,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逃离。但是,植物也有自己的“绝活”,通过多年的进化,练就了过硬的“防身术”,山羊豆也不例外。它有一定的毒性,可使牲畜发生严重低血糖,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即便山羊吃了它能增奶,但为了保命,也不能多吃。山羊豆就是靠这个方法保护了自己。

    之后,有心人曾尝试利用牧草的这个副作用来治疗糖尿病,但都是“小打小闹”,未形成气候。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种牧草引起了德国科学家的注意。他们从山羊豆中提取出山羊豆素,即二甲双胍的“祖先”。这大快人心的发现应该让糖尿病界为之欢呼雀跃了吧?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因为正是在这一年,糖尿病史上发生了最伟大的里程碑式的事件——胰岛素诞生了。应用胰岛素以后,糖尿病患者迅速恢复了体力,有时甚至可以用“起死回生”来形容患者的变化。胰岛素凭借其显著疗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