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6年第1期
编号:11489876
高中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团体辅导实验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月1日 郑晓边 耿北玲 蔡 群 尹邓安 王一凡 舒敏翊
第1页

    参见附件(223KB,3页)。

     【摘要】 目的 了解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团体心理辅导实验效果,以制定适合中国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量表。方法 采用自编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测查表(MHRS-HS),对全国10所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2 016名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在4所高中学校对935名高中生进行短程团体辅导实验研究。结果 MHRS-HS具有可以接受的信度和效度;高中生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在性别、年级、重点高中和职业高中、地区等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2个月的团体辅导实验,高中生在学习动力、人际沟通、自我意识、生活调适4个方面都有显著改善(P值均<0.05)。结论 目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精神卫生;评价研究;团体处理;干预性研究;学生

    Assessment on Mental Health and Group Counseling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ZHENG Xiaobian,GENG Beiling,CAI Qun,et al.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impact of group counseling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design a scale of mental health appropriating for Chinese students. Methods A total of 2 016 students from 10 high schools i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selfdesigned Mental Health Rating Scale for High School (MHRSHS), and a shortterm group counseling was conducted among 935 students from 4 high schools.ResultsMHRSHS had an acceptable degree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in poor mental health, an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were found in genders, grades, areas, key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After two months of group counseling experiment, th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socialization, selfconsciousness and lifemodific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 High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s poor, and group counseling can promote their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Mental health;Evaluation studies;Group processes;Intervention studies;Students

    高中生面临着各种应激和挑战,如学习动机不足,人际冲突增多,考试压力加剧,理想与现实矛盾,自我意识偏差,因精神、神经疾病休学的人数不断增加,超过50%的高考学生存在过度焦虑状态,其心理健康水平与考试成绩密切相关[1-3]。近十几年来,国内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过于依赖SCL-90这类“症状学”问卷。而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学习、人际、自我意识以及生活调适和应对成为发展的主要任务[4],与其他群体有很大不同。因此,笔者编制了针对性更强的学生心理健康测查表(MHRS-HS),以便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抽样测查,同时以MHRS-HS量表来确定团体心理辅导实验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被试来自湖北、河北、浙江、北京等地的10所高中学校,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高中生2 016名,其中重点高中学生1 578名,职业高中学生438名;高一学生888名(男491人、女397人),高二学生671人(男354人、女317人),高三学生457名(男223人、女234人)。

    1.2 方法

    测查有2种方式,包括计算机心理健康软件测评[5]和纸质问卷自评,试卷当堂回收,有效回收率为98.2%。

    1.2.1 测量工具

    自编学生心理健康测查表(Mental health rating scale for high school,MHRS-HS),该量表主要以学习动力、人际沟通、自我意识、生活调适和应对方式5个理论因子[4,5]和1个效度因子测查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全量表共90个项目,每个项目用5点记分,“完全符合”为1分,“很符合”为2分,“基本符合”为3分,“有点不符”为4分,“完全不符”为5分。设置1/4的反向记分项目,一般情况下分数越高,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采用正态分布原理确定正常范围,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以外的属于“问题生”。

    1.2.2 团体辅导实验设计

    在课题组项目学校随机选取4所高中(2所重点高中、1所职业高中和1所普通高中),每校随机抽取高一、高二年级中的4个实验班和4个平行对照班学生,实验组共935人,对照组1 023人。

    采用地方课程教材《心理素质教育》[6](每节课的主题、目标、形式、过程均有统一规定),用8周时间,每周2课时,由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实习生实施统一的团体辅导,对实验班高中生心理健康5个因子进行针对性训练(每个因子安排2~3次辅导课)。课程教学强调学生身体力行,参与讨论,着重体验,同伴与师生互动。对照班按照常规教学安排进行。其中,“学习动力”辅导重点是学习策略、学习动机、考试焦虑水平和成败归因方式;“人际沟通”辅导重点是人际适应、亲子关系、异性交往、师生和同学关系;“自我意识”辅导重点是自我概念、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水平;“生活调适”辅导重点是心理适应、生活态度、消费观念和休闲方式;“应对方式”辅导重点是主动应对、社会支持等。

    1.2.3 数据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的描述统计和t检验等分析在SPSS 11.0上完成。

     2 结果

    2.1 MHRS-HS的信度和效度

    MHRS-HS的信度分析见表1。效度统计采用的是实证效度分析,即根据教师评定的结果与测试结果的吻合度进行。统计中,每个因子指标分5等,用教师对学生在该因子上的评价做效标,将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的等级进行对比。若2个等级相差在1以下,称为完全吻合;2个等级相差在1~2,称为基本吻合,基本吻合是可以接受的效度。结果表明,MHRS-HS在5个因子上的基本吻合率分别为:学习动力为99.2%,人际沟通为99.6%,自我意识为98.9%,生活调适为99.6%,应对方式为94.6%。表1 MHRS-HS各因子的信度(略)

    2.2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流行学描述

    若以“基本符合”为分界点,各因子中部分项目的回答如下:在学习动力方面,48%的人无持久的学习兴趣,45%的人学习很少感到快乐,69%的人认为“考不好无颜见父母”,75%的人考试过分紧张,78%的人认为“考试失败是因教师出难题”。在人际沟通方面,73%的人很少主动与人交往,76%的人认为父母很少听自己的建议,58%的人觉得教师和自己过不去,70%的人不希望太关心自己,76%的人觉得和同学相比心烦意乱,29%的人不习惯赞美同学优点。在自我意识方面,82%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缺点,78%的人认为“青春年华是痛苦的”,71%的人不善于自我表现,37%的人感到自卑,80%的人从不会奖励自己,74%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生活调适方面,14%的人不适应现在的校园生活,76%的人常因做梦而失眠,79%的人觉得生活灰暗、“对未来只能听天由命”,78%的人迷恋网络中的虚拟社会。在应对方式方面,40%的人有情感冲突不会向人倾诉,14%的人在受挫后不能汲取经验教训,10%的人不能接受已发生的不幸事实,23%的人不常听取他人建议,8%的人受挫时借烟酒消愁,11%的人常求神拜佛。

    比较高中生年级、性别、学校类型、地区之间的差异发现,高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动力、人际沟通、自我意识、生活调适上明显差于高一、高二年级学生(P值均<0.01);男生在学习动力、自我意识和应对方式上明显好于女生(P值均<0.01);重点高中学生在学习动力、人际沟通、自我意识和生活调适上差于职业高中学生。见表2。表2 重点高中和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测查表各因子分比较(略)

    2.3 团体辅导实验效果

    实验组MHRS-HS测评前后差异见表3,而对照组测评前后5个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从表3可见,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动力、人际沟通、自我意识、生活调适4方面都有改善,而在应对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 实验组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心理健康测查各因子分比较(略)

     3 讨论

    3.1 MHRS-HS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近10 a来,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使用的量表多来自于西方国家的修订本,尽管取得中国人的常模,但有些部分仍不完全适应中国文化中的被试。笔者认为,高中生是处在发展中的群体,从心理发展和教育的观点看,其心理结构中学习动机与策略、情绪状态、自我意识、生活态度、人际关系和应对方式等要素更为重要。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生活态度反映着学生的人格倾向,学习、情绪和人际问题又是学生在校生活中的主要困惑,应对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水平。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讲,这些方面都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也决定着他们的高考命运和终生发展。根据这样的理论构想,编制一套信度、效度高,适合中国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的量表尤为迫切。本研究结合我国高中学生的生活特点,设计了高中生心理健康测查表(MHRS-HS)。结果表明,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且简便易行,可以筛查高中生心理问题,也可作为评价团体辅导干预效果的工具。

    3.2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社会关注

    高中生正处在人生发展最紧张、最关键的阶段,而本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佳。结合课题组前期的多项调查结果,笔者认为高中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是基层学校贯彻执行教育部文件精神不具体。全国目前只有少数省市部分高中开展了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重点高中为应付检查,在教务处隔壁的房间挂起了心理咨询门牌,由校长和主任兼任咨询师,但来访者甚少,校长信箱成了摆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和内容不清,评价方法不科学,服务不规范,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等学校教育工作严重脱节,心理咨询室成为学生最恐惧的地方之一。二是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欠缺。目前在校教师接受过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人数甚少,教师未能发挥出管理者和辅导者的多重角色。随着工作压力加大,许多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都成问题,职业倦怠感普遍上升,教师体罚学生和由于教师工作不当引起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的事件不断发生。三是学生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高中学生在学校和家庭都缺乏必要的心理素质教育,造成了面对压力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社会压力、家庭溺爱以及学习上过高的期望都使他们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致行为异常。因此,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身应对挫折的能力才是关键措施。

    3.3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本研究的团体辅导主要是采取以班级为单元的课堂活动形式,在“学习动力”上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激发学习动机、调控考试紧张水平、学习积极的归因方式;在“人际沟通”上,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加强人际适应,积极体察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在“自我意识”上,重点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改善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水平;在“生活调适”上,要求学生学习心理适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消费观念和休闲方式;在“应对方式”上,训练学生学会主动应对,争取社会支持,克服消极应对方式。研究表明,8周短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前4个因子改善都有很大帮助。在应对方式上未见明显变化,说明该因子的改善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干预。

    (致谢: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2003级研究生陈丹、郑瑛、柳捃捃、贺金波和2001级本科生马小藩、柳静、郑荟慧、潘伟伦、黄红梅、范龙剑、唐汉瑛、杨憬等32位同学参与团体辅导工作,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1]郑晓边.心灵互动:学习、生活、择业、家庭辅导手记.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2004:190-201.

    [2]郑晓边.重视考生心理,优化高考环境.光明日报,2004-05-20(B1).

    [3]郑晓边.高考考生心病还需心药医.中国教育报,2001-10-24(6).

    [4]郑晓边.考生健康心理结构分析.湖北招生考试.2002,10.30-35.

    [5]苏永华.心理健康辅助系统中学版.上海:中国四达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2000.

    [6]佐斌,郑晓边.心理素质教育:高中学生、教师用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 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BLD 010770)。

    【作者单位】 1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湖北武汉 430079;

    2 湖北省贸易科技学校;

    3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4 武汉钢铁公司第三中学;

    5 武汉市第十七中学。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