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489584
北京市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刘宝花 王培玉 吕姿之 张桂芝 张华明 钮文异 高 源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性传播疾病,非专业,评价研究
第1页

    参见附件(439KB,3页)。

    刘宝花 王培玉 吕姿之 张桂芝 张华明 钮文异 高源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墨尔本性教育中心

    【摘要】目的评价北京市大学生预防艾滋病(AIDS)、性病(STDs)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为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以北京市13所高校的2 173名在校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并由他们对大学生实施同伴教育。通过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评价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的干预效果。结果6.9%的大学生有过性交行为。干预后,大学生对生殖健康、AIDS/STDs知识的得分从(35.2±5.3)分提高到(40.9±5.1)分(P0.05);男、女学生AIDS知识知晓率分别增加了10.0%和10.8%,STDs知识知晓率分别增加了9.8%和10.0%,对AID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性传播疾病 教育 非专业 评价研究 学生

    【基金】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国际合作项目

    【分类号】R193

    自1981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第1例AIDS至今,全球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人数已超过6 000万,有2 500多万人因患AIDS而死亡。中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AIDS以来,目前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根据我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
------
     【摘要】目的评价北京市大学生预防艾滋病(AIDS)、性病(STDs)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为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以北京市13所高校的2 173名在校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并由他们对大学生实施同伴教育。通过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评价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的干预效果。结果6.9%的大学生有过性交行为。干预后,大学生对生殖健康、AIDS/STDs知识的得分从(35.2±5.3)分提高到(40.9±5.1)分(P<0.05);男、女学生AIDS知识知晓率分别增加了10.0%和10.8%,STDs知识知晓率分别增加了9.8%和10.0%,对AIDS/STDs病人的态度也随AIDS/STDs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改善。结论同伴教育适用于大学生,近期效果明显,可以在大学生中继续推广。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性传播疾病;教育,非专业;评价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R179R 163R 512.91G 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17(2007)01-0021-0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3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