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488786
对我国青少年学生视力低下防控问题的思考(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1日 陈 宪
第1页

    参见附件(469KB,4页)。

     视网膜的光线角度不同的区别。两者比较而言,近视眼射入视网膜的光线延长线的夹角要小于正视眼射入视网膜光线的夹角,即物像射入视网膜的光线角度的不同是区别正视、近视及远视的重要界线。因此准确地说,近视眼和远视眼对视网膜产生的模糊像是不相同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这可能要从视细胞的结构来解释。从宏观上看视细胞都指向瞳孔,从微观上看视网膜的黄斑中心凹的视锥细胞“身材”又细又长,它们的大多数都向周围倾斜突起[3]。由于视锥细胞是锥柱状,在一定的光照强度条件下,入眼光线对其射入角度不同,其所获得的光刺激强度的效果亦不同。我们有理由相信正视眼射入视网膜的光线角度是光刺激效果最佳的角度。显然,近视眼和远视眼射入视网膜光线的角度都是“来路不正”而且 “走的不是一条道”,它们都不能使视网膜充分“满意”兴奋,即射入视网膜光线的角度变化导致视细胞主要是指视锥细胞上的光刺激效果要弱些、差些。视网膜辨别物像焦点是在视网膜之前还是之后,也只能是根据射入视网膜的光线角度的不同来区分的。物像虚拟焦点越靠后,在眼前后轴长尚未延长时的视网膜上的模糊光面积越大,对一定单位面积的视锥细胞的光刺激效果就越弱。看近的实质是光对视网膜细胞的弱刺激。(3)眼保健操是一种被动的运动,它的推广反映了调节理论的认识。即认为睫状肌在看近时是收缩紧张,做眼保健操能使其放松,认为眼看远时,睫状肌是处于放松状态。在市场上出现了众多以调节理论为指导的、以放松或锻炼睫状肌为目的化学或物理的防治方法。但是,事实证明这些方法效果很短暂、很有限。这可能是因为调节理论存在片面的认识所导致的。调节理论只看到了睫状肌的收缩是神经细胞紧张的结果,而没有揭示睫状肌的放松也是另外一部分神经细胞紧张的结果,它们的关系是对立的但又有密切联系的。如同紧握的拳头松开,是因为手背面的神经肌肉紧张,手心面的神经肌肉同时放松的结果。又如同眼外肌的协调运动,在水平方向当双眼向左侧看景物时,2个眼球各自左侧的直肌紧张收缩,右侧的直肌放松。而当双眼再转向右侧看景物时,上述直肌的紧张与放松正相反。这不难理解。但是,如果我们只强调眼睛一侧直肌的紧张和放松,假设我们说:眼睛看左侧是眼球左侧直肌紧张的结果,而眼睛看右侧也是因为眼球左侧直肌放松的结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69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