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9年第1期
编号:11750503
泰安市在校学生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调查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日 《中国学校卫生》 2009年第1期
泰安市在校学生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调查

     【摘要】 目的 了解泰安市在校学生的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血涂片、镜检的方法检测泰安市不同类型在校学生331名。结果 所检学生附红细胞体总感染率为15.40%,不同学段学生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89,P<0.01),不同性别学生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5 ,P>0.05)。与家畜有接触史学生感染率高于无接触史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泰安市在校学生附红细胞体感染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支原体感染;患病率;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5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94-01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自1928年Schilling等首次在啮齿类动物中查到附红细胞体,以后相继证实该病在其他动物和人体中也都存在[1-4]。我国于1981年由晋希民首次报道在家兔中发现此病[5],以后相继在内蒙古、江苏、河北、广东、青海等地报道了人畜间的附红细胞体感染[6-7]。为了解泰安市在校学生该病患病情况,笔者于2005-2007年,对泰安市学生的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 http://www.100md.com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泰安市辖区内不同学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331名进行附红细胞体感染调查,其中男生168名,女生163名;年龄最小7岁,最大31岁。

    1.2 方法 采静脉血,滴于载玻片上,按常规方法制片、固定、瑞氏染色、镜检。在光学显微镜1 000倍油镜下,观察全血片,发现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有附红细胞体存在即判定为阳性。参照有关文献[8],感染程度分轻、中、重度3级,平均100个红细胞中有30个以下被附红细胞体寄生者定为轻度感染,30~60个红细胞被寄生者定为中度感染,60个以上者为重度感染。

    2 结果

    2.1 不同学段学生感染情况 被检学生总感染率为15.40%,其中中小学生感染率最高(28.28%),研究生和大学生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89 ,P<0.01)。见表1。
, 百拇医药
    2.2 不同性别学生感染情况 本次调查的331人中,男生阳性27人,感染率为16.07%;女生阳性24人,感染率为14.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5,P>0.05)。

    2.3 生活环境及家庭饲养动物与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关系 对生活环境及家庭内饲养过动物、有家畜接触史(主要指狗、猫、猪等)、居住环境中养有动物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1例附红细胞体阳性学生中,有32例经常直接与动物接触;其他19例中,在其居住环境内饲养动物间接接触有16例,占84.21%。与家畜接触学生感染率与无接触史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泰安市所检学生附红细胞体感染率高达15.40%,高于陶小瑞等[8]对山东省的调查,低于商德秋等[6]在全国的调查结果,可能与不同地区的样本存在差异有关。结果还显示,与家畜接触的学生感染率显著高于无家畜接触史的学生,符合该病人兽共患的特点[9]。中小学生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学生,可能与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大、年龄小、免疫力较弱有关,与国内外报道[6,10]一致,同时也证明附红细胞体为条件致病病原体,在抵抗力下降和营养状态不好时,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上升。附红细胞体感染者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严重感染者也只出现轻微症状;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者有其他病原体感染时,临床症状很明显[11]。目前致病机制还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 百拇医药
    4 参考文献

    [1] KEETON KS, JAIN NC. Eperythrozoon wenyoni:a scanning elecron microscope study. J Parasitol,1973,59(5):867-887.

    [2] GULLAND FM, DOXCY DL, SCOTT GR. The effects of Eperythrozoon ovisin sheep. Res Vet Scien,1987,43(1):85-87.

    [3] KABAY MJ, RICHARDS RB, ELLIS TE. Across-sectional study to show Eperythrozoon ovisinfection is prevalent in western Australian sheep farms. Aust Vet J, 1991,68(5):170-173.
, 百拇医药
    [4] PUNTARIC V, BORCIC D, VUKELIC D,et al. Eperythrozoonosis in man. Lancet, 1986,11(2):868-869.

    [5] 冯立明,张之南.附红细胞体病.疾病监测,1992,7:135-138.

    [6] 尚德秋,李兰玉,栾景辉,等.附红细胞体感染人畜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5,16:143-146.

    [7] 赵和永,巴彩凤.附红细胞体研究现状分析.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6,22(7):683-685.

    [8] 陶小润,王显军,孙桐,等.山东省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5):359-361.

    [9] MASON RW, CORBOULD A, STATHAM P, et al. Experimontal Eperythrozoon ovisinfection in goats. Aust Vet J, 1989,66(7):221.

    [10]黄开华,温卫珊,阙金财,等.龙岩市动物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调查.医学动物防制,2007,23(21):835-836.

    [11]李国兰,杨玉芝,郭玲,等.阜阳市附红细胞体病感染情况分析.疾病监测,2006,21(3):127-129.

    (收稿日期:2008-07-22), http://www.100md.com(韩子强 赵晓辉 于爱莲 李 栋 李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