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9年第4期
编号:11782692
儿童抑郁量表在合肥市中小学生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1日 《中国学校卫生》 2009年第4期
儿童抑郁量表在合肥市中小学生中的应用
儿童抑郁量表在合肥市中小学生中的应用

     2.2 抑郁症状检出率的学段分布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抑郁症状总检出率分别为12.8%(359/2 813)、13.3%(353/2 650)和16.1%(612/3 795),总体呈现随年级升高而上升的趋势(χ2趋=15.894,P=0.000),即高中>初中>小学。进一步分析可知,城市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高中>初中>小学(χ2趋势=23.654,P=0.000),而乡村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在高中、初中和小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城乡小学、初中及高中各年级间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比较,抑郁症状检出率在农村小学随着年级升高而下降( χ2趋势=10.603,P=0.001),在城市小学、农村高中的学生中仅显示为抑郁症状检出率年级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初中和城市高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年级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抑郁症状评分的年龄分布 按照不同年龄段绘制CDI得分均值的折线图。由图1可见,8~10岁组抑郁程度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11岁组最低,而12岁后CDI平均值总体趋势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其中男、女生CDI平均分折线图呈现2次交叉,在13~16岁之间女生CDI平均分超出男生,而在此前后的各年龄段均为男生高于女生。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 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特征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总检出率为14.3%,总体上男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女生;但进一步分组分析表明,仅城市小学男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女生,而城市中学、乡村中小学男、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该结果与张洪波等[10]和刘凤瑜[14]采用CDI进行测评的研究结果相符,与国内诸多采用其他抑郁评定量表的研究结果[12,17]不一致,与国外的相关研究[13,18-19]也不相符。出现以上差异的原因可能为:(1)造成与国内比较出现差异的原因除与研究样本设计、样本数量、调查对象及统计分析等方面有关外,主要与采用了不同的抑郁评定工具有关,使用不同的抑郁评定工具所获得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以及男、女性别差异各异[20];(2)造成与国外比较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国内外的儿童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尤其是家庭和学校对男、女童教育方式的不同,故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也可能各异。因此,选择一套有效、可行的和便于国际比较交流的抑郁评定量表是进行抑郁研究的基础。
, 百拇医药
    不同年龄段中小学生的CDI得分均值显示,男、女生CDI平均值总体走向呈现近似“U”字形,即自8岁组CDI平均值开始下降,直至11岁组后总体趋势随年龄的增大而上升,其中16~18岁组上升较快,与俞大维等[15]研究结果相似;不同年龄段男、女生CDI平均值折线图存在2次交叉,呈现13~16岁组女生CDI平均值高于男生,其余年龄段均为男生高于女生;而Birmaher 等[21]研究认为,儿童期(13岁以前)男女抑郁症状检出率大致相同,在青少年时期,女性检出率明显上升,与男性之比大约为2∶1。可能与儿童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与青春期有关的生物学因素改变有关,而女童进入青春期后生物因素改变更明显,因此,在进入青春期后女童更易出现抑郁情绪。针对出现13岁前(小学阶段)和16岁后(高中阶段)男生的抑郁水平高于女生,前者可能更多地与小学男、女生的性别特点有关[14]:通常小学男生比女生活泼、顽皮、具有破坏性、爱打架等,因而比女生受到更多的批评、痛打和责怪,功课也往往比女生要差,所承担的压力自然比女生多,所以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焦虑不安、烦恼、忧愁、孤独等,抑郁水平常常会高于女生;而后者出现16岁后(高中阶段)男生的抑郁水平高于女生,与张洪波等[17]研究结果不一致,但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高中阶段的男、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造成出现此情况的原因可能与混杂因素(如地区)有关,故不认为16岁后(高中阶段)男生的抑郁水平高于女生。
, 百拇医药
    不同年级中小学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比较表明,城市学校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随年级升高而上升,即高中最高,小学最低;而乡村学校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在高中、初中和小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该结果与既往研究[14-15]不尽一致;前者可能与学校环境的改变、升学压力及学生进入青春期生物学因素的改变有关。出现乡村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在高中、初中和小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的情况,可能与家庭教育方式和接触时间有关,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进入初中和高中阶段更多地选择住校生活和学习,受父母管制的时间少,同时与同学之间的接触时间增多,生活环境更宽松,所以出现的心理症状也较少[22]。但值得关注的是,农村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表现为年龄越小,检出率越高。因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促进宜尽早进行。

    4 参考文献

    [1] ELIZABETH B, WELLERA, RONALD A.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s growing pains or true morbidity. J Affect Disord, 2000,61:9-13.
, 百拇医药
    [2] HARRINGTON RC, BREDENKAMP D, GROOTHUES C, et al. Adult outcomes of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depression. Ⅲ. Links with suicidal behaviours.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1994,35:1 380-1 391.

    [3] MARTTUNEN MJ, ARO HM, LONNQVIST JK. Adolescence and suicide: A review of psychological autopsy studies.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1993,2:10-18.

    [4] DUNDON E. Adolescent depression: A meta synthesis. J Pediatric Heal Care, 2006,20(6):384-392.
, 百拇医药
    [5] SALUJA G, IACHAN R, SCHEIDT PC.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young adolescents.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4,158:760-765.

    [6] LARSSON B, MELIN L. Depressive symptoms in Swedish adolescents. J Abnorm Child Psychol, 1990,18:91-103.

    [7] MARTHA YK, LESLIE AL, AMANDA SB, et al.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young adolescents. Am J Health Behav, 2003,27(5):546-553., 百拇医药(王 君 张洪波 胡海利 陈 琳 张正红 宇 方 李伟斌 魏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