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0年第8期
编号:11953211
重庆市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勒都晓兰 鲁建央 钱妩燕 段芹 王合春 钟朝晖
第1页

    参见附件(2256KB,3页)。

     1.2.2 干预方式 2008年12月20日至2009年3月31日期间,在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的9所学校,围绕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等知识分别进行2次讲座,每次1 h。讲座内容为:艾滋病防治知识、艾滋病相关法律法规、怎样正确使用安全套等,同时进行现场专家咨询,与学生互动交流。并要求所有干预班级开展1次以艾滋病防治为主题的班会,并展出展板学习相关防治知识。

    1.2.3 质量控制 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使用统一方法及指导语,调查时采用匿名独立答卷的方式。对所有资料进行手工及计算机纠错,剔除不合格答卷,干预前收回有效问卷1 582份,干预后收回有效问卷1 499份,采用正确回答率作为评价指标。

    1.3 统计分析 通过EpiData3.02建立数据库及逻辑检错,双录入确保资料准确无误,应用SAS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艾滋病基本知识 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艾滋病的血液传播途径认知水平较高(90%以上),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性传播途径的认知,干预前仅44.50%的学生知道“通过感染艾滋病的性伴侣可传播”,干预后正确回答率提高到6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73,P<0.01)。干预前及干预后,通过感染艾滋病的性伴侣传播这一途径的正确回答率明显低于其他2种传播途径。对母婴垂直传播的途径,干预后正确回答率由85.78%提高到9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3,P<0.01)。见表1。

    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干预前除“同教室上课不会传播”外,其余问题的正确回答率都在80%以下,干预后所有问题正确回答率显著提高(P<0.01)。对“吃饭,共用水杯、餐具不会传播”的正确回答率,干预前仅为34.83%,虽然干预后提高到72.18%,但仍比其他4个问题低10个百分点左右;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正确回答率,干预前仅为30.34%,干预后提高到8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5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