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区6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分析(2)
第1页 |
参见附件(2052KB,3页)。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超重227人,超重率为14.2%,其中男童超重率为15.3%(141/920),女童超重率为12.7%(86/6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2,P=0.144)。0~岁组儿童超重率为23.1%(43/186),1~岁组儿童超重率为9.4%(17/181),3~6岁组儿童超重率为14.6%(81/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P=0.015);经两两比较0~岁组儿童超重率高于1~岁组(χ2=8.47,P=0.004);0~岁组与3~6岁组(χ2=2.73,P=0.099)、1~岁组与3~6岁组(χ2=3.71,P=0.054)儿童超重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男童中0~岁组超重率为23.1%(43/186),1~岁组超重率为9.4%(17/181),3~6岁组超重率为14.6%(81/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1,P=0.001);经两两比较,男童超重率0~岁组高于1~岁组(χ2=12.64,P<0.01)和3~6岁组(χ2=7.15,P=0.007),1~岁组与3~6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P=0.071)。
女童中,0~岁组超重率为10.9%(14/128),1~岁组超重率为10.9%(14/128),3~6岁组超重率为13.8%(58/4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P=0.547)。
1 595名儿童中,肥胖有52人,肥胖率为3.3%;男童肥胖率为3.6%(33/920),女童肥胖率为2.8%(19/6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6,P=0.391)。其中0~岁组儿童肥胖率为2.2%,1~岁组肥胖率为1.6%,3~6岁组肥胖率为4.1%, 3~6岁组儿童肥胖率高于1~岁组(χ2=4.30,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岁组与0~岁组(χ2=2.40,P=0.122)、1~岁组与0~岁组(χ2=0.31,P=0.5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男童中,0~岁组肥胖率为3.2%(6/186),1~岁组肥胖率为1.7%(3/181),3~6岁组肥胖率为4.3%(24/5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3,P=0.232)。
女童中,0~岁组肥胖率为0.8%(1/128),1~岁组肥胖率为1.6%(2/128),3~6岁组肥胖率为3.8%(16/4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1,P=0.122)。
2.2 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
2.2.1 儿童肥胖与父、母亲BMI的关系 随着父亲体质量指数(BMI)及母亲分娩前BMI的增加,孩子肥胖的发生率逐渐增高(χ2趋值分别为16.845和5.866,P值均<0.05)。随着母亲BMI的增加,孩子肥胖的发生率亦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2.121,P=0.145)。见表1。
2.2.2 儿童肥胖与饮食习惯的关系 随着食欲增加,儿童肥胖率增加(χ2趋=16.416,P<0.01);随着进食速度增快,儿童肥胖发生率增加(χ2趋=19.872,P<0.01)。睡前吃零食(水果、点心、糖果等)儿童的肥胖发生率增高(χ2趋=4.263,P=0.239)。见表2。
2.2.3 儿童肥胖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超重、肥胖的孩子肥胖的风险是父亲不超重、肥胖的4.124倍,食欲旺盛的儿童发生肥胖的风险是食欲差的儿童的3.542倍,吃饭速度快的儿童发生肥胖的风险是吃饭速度不快的12.444倍。可见父亲超重及肥胖、孩子食欲旺盛及孩子吃饭速度快是孩子肥胖的危险因素。影响因素的变量赋值见表3,多因素分析结果见表4。
3 讨论
3.1 肥胖的年龄分布 国内外一些研究结果显示,肥胖的发生和流行首先发生在经济发达地区[4]。据2009年统计深圳市在2008年中国城市经济排名榜中位居第4。本研究结果显示,深圳市龙岗区0~6岁儿童超重率为14.2%,肥胖率为3.3%。其中0~岁组超重率为18.2%,明显高于1~岁组;而肥胖率则以3~6岁组最高(4.1%),明显高于1~岁组(1.6%),即生后第1 a内脂肪呈现一个发育高峰,4~8岁时又呈现第2个高峰,因此1岁以内是超重、肥胖干预的第一关键期,3~6岁是干预的第二个重点期。该区3~6岁组超重率为14.3%,高于合肥市2001年学龄前儿童超重率(13.23%)[5],而肥胖率(4.1%)则明显低于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的肥胖发生率(7.05%),与北京市学龄前儿童的肥胖检出率[6]相近。说明该区0~6岁儿童的超重问题已十分严重,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以降低肥胖发生率。
3.2 肥胖的影响因素 本次调查显示,父亲超重、肥胖的孩子发生肥胖的风险是父亲不超重、肥胖的4.124倍,食欲旺盛的儿童发生肥胖的风险是食欲差的儿童的3.542倍,吃饭速度快的儿童发生肥胖的风险是吃饭速度慢的12.444倍。可见父亲超重及肥胖、孩子食欲旺盛及孩子吃饭速度快是0~6岁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与夏莺等[7]、李琳琳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而父母亲文化程度、孩子平时进食的食品种类及次数在肥胖组与正常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与肖建国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本研究结果提示,该区6岁前男、女童肥胖率未见有差异,与张锦明[10]、童艳红等[11]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儿童每天睡眠时间、户外活动时间、玩电脑游戏时间在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间未见有差异,与国内相关报道不一致,是否可能与本次调查研究的样本量不够大有关,有待进一步探究。
3.3 肥胖的干预 基于以上分析,建议该市儿童肥胖的干预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儿童肥胖发生率。工作重点是加强儿童父母的健康教育,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行为方式;对儿童肥胖的干预要从婴儿期开始,融入社康中心儿童保健门诊。
目前学者认为,单纯性肥胖并非营养过剩单因素所造成的营养性疾病,而是多因素造成[12-14],由于家长对营养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忽视合理性的膳食搭配,片面追究高能量、高蛋白食物而导致单纯性肥胖率上升只是一方面的原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5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