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学生1985-2005年体格发育增长变化
第1页 |
第6页 |
参见附件(5290KB,6页)。
儿童体格发育是促进体质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我国不同青少儿群体间体格发育水平存在巨大差异,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之一。观察要点不是去衡量差异的程度多大,而是看差异是在不断改善还是在恶化。这些差异并不直接和国家的整体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均GDP挂钩,而和人群间的“社会公平性”(social equality)指标体系密切关联。体格发育水平和人均收入、婴儿死亡率、人均公共保健投入、人均期望寿命等,都是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青少儿是我国儿童青少年人群的主体(占70%以上),因历史原因,他们的体格发育水平历来显著低于城市同龄者。这一状况伴随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加之政府和全社会付出的努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不过,这些差异的症结在何处,应采取哪些倾斜政策和干预措施,都需要证据,而这方面迄今做得还远远不够。我国1985年后才通过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获得全国范围的乡村学生体格发育资料。但由于全国调研的抽样架构特点,使历次调研报告中有关乡村群体的分析,被“浓缩”成一个整体,对深入分析来自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群体的发育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不利。为此,本研究以乡村学生为对象,分析其1985—2005年期间体格发育变化;以该调研中不同片的发育水平结合其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为依据,对原有调研框架中的“好”、“中”、“差”样本片进行调整,新组建“富裕乡村”、“中等乡村”和“欠发达乡村”三群体,分析其发育水平、变化趋势和特征;重点剖析各群体在相应指标上的不均衡表现,结合其社会经济背景,发现问题和潜力,就此提出针对性改善策略和建议。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290KB,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