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13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407381
震后灾区教师焦虑与人格苦恼表露应对方式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

    于少萍 游永恒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摘要】目的了解5·12汶川地震3 a后灾区教师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相应人群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艾森克简式人格问卷、苦恼表露指数量表及应对方式问卷,对汶川地震灾区145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6名经历过地震的灾区教师均存在中度及以上的焦虑,其中2.1%的教师存在重度焦虑;焦虑症状(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焦虑总分)与苦恼表露指数、人格的内外倾与神经质维度及应对方式量表的自责存在显著相关(P值均0.05),且特质焦虑、焦虑总分与应对方式的幻想、合理化存在显著相关(P值均0.05),焦虑总分和应对方式的退避存在显著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神经质、苦恼表露指数、自责3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后对焦虑的预测力达到34.9%。结论灾区教师需增加其对他人的苦恼表露,同时对地震这一负性生活事件应避免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如自责、退避等),从而逐渐降低焦虑等不良心身反应。

    【关键词】 焦虑 情绪障碍 人格 回归分析

    【基金】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课题资助(TER2011-022) 四川省哲社基地项目(SC11E001)

    【分类号】B849

    焦虑是一种持续的对自身安全或躯体情况过分的担心、恐惧,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1]。持续的焦虑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焦虑症状则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效能的关键因素[2]。已有研究表明,经历了重大创伤的人群在几年后仍可能表现出慢性焦虑症状[3]。本研究通过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4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