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学(新健康)》 > 2016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964501
合理饮食避内湿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1日 《家庭医学·下半月》2016年第6期
     内湿是如何生成的

    内湿是因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障碍引发的内生湿邪积聚体内而成。机体正常的水液代谢主要是由肺、脾、肾、三焦、膀胱之气化来共同完成的。如《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对湿邪有特殊的易感性。《素问·至真曼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运化水液正常,水液就不会停滞积聚于体内;若脾失运化则水液内停,甚至导致水肿。

    肺主宣发和肃降。一方面,将津液输布于全身体表以发挥滓液的营养和滋润作用,津液通过代谢化为汗液而排出体外;同时,滓液通过肺的肃降作用,向下输送到肾和膀胱,最后化为尿液排出体外。若肺失宣发肃降,则由脾输送的津液就会停聚于体内,积聚而成内湿。

    肾主水液,肾对于津液的输布和排泄起着主宰作用。《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全身的滓液归于下焦之后,通过肾的蒸腾和气化,升清降浊,使清的部分蒸腾上升,向全身布散,浊的部分下降化为尿液,注入膀胱排出体外。《医原·百病提纲论》曰:“内湿起于肺脾肾,脾为重,肾为尤重。盖肺为通调水津之源,脾为散输水津之本,肾又为通调散输之枢纽。”

    三焦主升降诸气、运行水液,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道。《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主全身气机和气化,元气通过三焦输布全身,当其气化不行,致使水湿内停。若三焦水道不利,水液运行不畅,也可导致水湿内停。

    内湿的形成还与大、小肠功能障碍有关,肠道功能障碍或传化失常,或肠运无力,亦可导致内湿产生。

    哪些人容易有内湿

    个体特殊易感体质是内湿产生的内因。容易产生内湿的体质主要有阳虚质、痰湿质、气虚质和湿热质。阳虚质者最易内生湿邪。人过中年后,阳气亏虚,阴气白半,阳虚必生内寒,水液运化失常,内湿自生,或外感风寒、寒湿,或劳逸过度、过食生冷,导致阳气受损,《医原·内伤大要论》曰:“阳虚必生内寒,内寒必生内湿。”痰湿体质的人对湿邪也具有较强的易感性,《医门法律·暑湿论》中说“肥人湿多。”气虚质、湿热质者也容易出现水湿不能化解、水停体内而成内湿证。

    如果外湿强大而持久,即便是平和质、血瘀质、阴虚质及特禀质的人也会受到湿邪侵袭,所以同样要注意防范外湿侵袭,以免伤及阳气而引发内湿。

    哪些食物会引起内湿

    饮食不节食物如同药物,具有偏性,也有寒热温凉之别。饮食不节,或过食肥甘厚腻之物,其性滋腻,难以消化,最易聚湿生痰,从而导致脾胃损伤,脾胃功能失健,运化水湿的功能减退,水液在体内停留,产生湿邪。《素问·奇病论》曰“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此种膏粱厚味,油腻腥膻,易积湿生痰,而成痰湿。朱丹溪《丹溪治法心要》曰“肥白人多痰湿。”

    嗜酒吸烟中医认为,酒乃湿热之性,至阴而性热之品,叶天上说“酒客里湿素盛。”饮酒过多必然体内生湿。而香烟性燥,易伤肺阴,肺为水之上源,长期抽烟导致肺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水液代谢失调,故痰湿内生。

    过饮绿茶绿茶性寒,适量饮用可清热消暑,轻身健体,延年益寿。但过度饮服浓茶,则损伤脾胃阳气,导致中焦气机失调,水液代谢失常,内湿渐起。

    还有水果饮料经冰镇之后,已带性寒,多饮多食必伤阳气,导致脾阳受损,气化无力,则脾胃虚寒,形成寒湿内阻之证,水湿无以排出体外,从而水饮内停,湿邪内生。

    脾阳虚夹湿临床表现

    脾阳亏虚者,因脾阳的温煦、推动、气化、固摄的功能减退,不耐寒邪,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又因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加重脾阳亏虚,导致脾阳的温煦失职,推动无力,气化失常,固摄无权,所以极易感受水液侵犯,产生内湿。故有“湿气通于脾”“脾虚则湿聚”及“湿胜阳微”“阳虚易生湿”之说。脾阳虚衰,水湿难化,停聚周身发为身肿,尤以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小便短少,妇女带下,脚气,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更甚者发为腹泻、水肿、腹水、痰饮等证。

    脾阳虚夹湿常见恶寒身冷,手足厥逆,面色不华,喜温喜按。如果湿困脾阳,则表现为清阳不升,营卫不和之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四肢酸沉等。若湿滞经络则肌肤不仁,留于关节则关节疼重。湿性黏滞,阻碍气机,升降失常,所以脾阳虚夹湿者还常见胸脘痞闷、肠鸣腹胀、大便黏腻不爽、小便短涩、呕恶、喘咳等症;另一方面,脾阳不足,气机失调,津液运行不利,聚而为饮,则见小便不利,四肢浮肿。

    合理饮食 防湿祛湿

    长夏防湿祛湿,合理饮食很重要。一方面,夏季雨量丰富,空气湿度大,瓜果蔬菜多,空调冷饮随处可得,稍有不慎,湿邪内侵;天气炎热进食过多生冷饮品、水果凉茶,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湿困中焦,更生内湿,此为外因。另一方面,夏季天气炎热,人体阳气升发在外,外阳而内阴,即阳虚在里,脏腑运化气化功能下降,水液代谢输布障碍,以致内生湿邪,此为内因。因此,夏季饮食不仅宜清淡少油腻,还需以温食为主。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同样具有一定防湿祛湿功效,如绿豆、红小豆、扁豆、冬瓜、西瓜、苦瓜、木瓜、玉米、小米、薏米、玉米须、萝卜、水芹、洋葱、马齿苋、鲫鱼、田螺等具有清热利湿作用,使体内湿热从尿中排出。

    还可多饮温茶水,以排除内湿。如能少量吃点辛辣食物发点汗,也可祛除内湿。“冬吃萝卜夏吃姜”,姜正是辛辣之品,喝姜汤可以帮助散发体内湿气。另外要戒烟限酒,适量饮用红茶、熟茶。

    小儿防湿有讲究

    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肾精未充,加上夏天气血趋表,肠胃史是较虚较寒,而且小儿本身饮食不知自节,若家长喂养过度,肥甘厚腻之品摄入过多,更易发生脾失健运而湿浊内生。应注意清淡饮食,适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果蔬等;适当补充含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和微量元素锌的食物;适量吃解毒消暑、止渴利尿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露、西瓜汁、荷叶汤等。杜绝过于甘甜、油腻、生冷及辛辣之品,且食之不可过饱,以防重伤脾胃。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气血未定,肾精未充,卫外不密,再加上冷暖不知白调,极易受外邪的侵袭,出现气机气化功能的障碍,内生水湿痰饮。夏季里一定要注意居室的通风、凉爽,保持空气清新;让小儿穿柔软、宽大的衣服,注意五大原则“肚暖背暖足要暖,头和心胸却须凉”;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卫生;坚持给孩子洗温水浴;即便是天气越来越热,也不能让孩子过度吹空调。 (龙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