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学(新健康)》 > 2016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983219
冬天特别怕冷警惕三种体质两种“病”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1日 《家庭医学·下半月》2016年第12期
     冬季严寒,人们怕冷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真正不怕冷的人极少见。但是如果你比别人还要怕冷,或者感到手脚冰凉,那就要注意是不是身体出了问题。这种问题可能是亚健康,甚至可能是疾病!

    气虚、阳虚、血虚、三类人群最怕冷

    民间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大寒的节气内。气虚、阳虚、血虚三种亚健康体质的人群在这个时候最怕冷。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膳门诊的专家们提醒广大读者朋友,即使以药膳驱寒也要对症。

    气虚怕冷喝黄芪牛肉汤

    市民徐阿姨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很郁闷,因为自己比较怕冷,但是又很容易出汗。她常常认为只有热量比较足的人才会在“小寒”这样比较冷的节气出汗,自己明明很怕冷,怎么可能还出汗呢?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中医师王东旭介绍说,中医认为,人体中的“气”具有调节人体体温和控制毛孔开合的功能。因此,当人气虚时,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减弱,就难以控制毛孔的开合和汗腺的分泌,从而出现怕冷但又爱出汗的症状。气虚体质的人除了怕冷和爱出汗外,还往往表现为肌肉松软,体力较差,只要体力劳动的强度稍大,就容易困乏,感觉很累;而且身体防御能力一般不怎么好,容易感冒,感冒后康复的时间也比别人长。从食补药膳的角度讲,气虚怕冷的人可以经常用黄芪炖牛肉,饮汤吃肉。如果加点党参同炖,效果更好。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功效,党参具有健脾补肺、益气养血生津的功效,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适宜于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阳虚怕冷喝干姜肉桂羊肉汤

    不少读者都认为怕冷就是阳虚,这种认识不完全正确,因为各种虚证都可以感觉怕冷。如何了解自己是不是真的阳虚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夏公旭介绍说,中医认为“阳虚则外寒”,人体阳气不足时,不能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会出现怕冷的现象。一般阳虚的人有怕冷、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大便稀溏甚至是完谷不化等症状。根据心、肝、脾、肺、肾五脏的不同,表现的症状各不同。比如心阳虚,除了通常阳虚都会有的症状外,还有心悸、心慌、憋闷、心前区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易悲伤等表现;肝阳虚,可出现头晕目眩、两侧肋下不适、乳房胀痛、易惊恐或情绪抑郁等表现;脾阳虚,可出现食欲不佳、恶心、打嗝、暖气、大便稀溏不成形等症状;肾阳虚,有腰膝酸软、多次小便或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等表现;肺阳虚,通常表现出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音低且少言、气懒等症状。

    但是无论哪种阳虚,怕冷、手脚冰凉是阳虚者最主要的表现。如果阳虚怕冷的症状不是很严重,不妨尝试食疗驱寒。阳虚怕冷的人可以喝干姜肉桂羊肉汤。

    干姜其实是生姜晒干或烘干后的成品。生姜偏于散寒,干姜比生姜多了温中回阳,尤其是温暖脾阳的作用,著名古方“理中汤”中就有干姜的一席之地。凡阳虚怕冷、脘腹冷痛、四肢不温者都比较适合用。肉桂是寒冷季节最为常用的调味食品,有补元阳、暖脾胃、通血脉、散寒气的功用。古代凡治疗阳虚之名方,如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皆用肉桂为主药。肉桂甘辛大热,不仅能补阳气,还能散寒邪,故凡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腰膝冷痛之人,最宜食用。干姜、肉桂与羊肉一起做成药膳,更有利于增强补阳祛寒的功效。

    血虚怕冷喝鸡丝阿胶汤

    很多女性朋友怕冷多是由于血虚。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食疗专家李新珍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育龄妇女经、带、胎、产都可能造成失血,而经期劳累、月经量过多、生产时出血过多等,都会導致血虚。女性血虚有寒者,一般都表现为面色萎黄或苍白、乏力、四肢怕冷等症状。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不妨试试鸡丝阿胶汤。

    阿胶为补血之佳品,尤为适宜出血而兼见阴虚、血虚证者。阿胶既能补血,又能滋阴,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中药三宝”。止血常用阿胶珠。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阿胶为“圣药”。

    别把贫血当怕冷

    有些人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容易出现手足冰凉、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等各种不适,但是你知道这可能是贫血的信号吗?

    这类怕冷的人群以女性居多,而且在临床上,女性贫血的发生率远远高于男性。虽然贫血也可以导致血虚,但贫血主要表现为手足冰凉、皮肤干燥、头晕怕冷等,而且由于冬季的主气是寒,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使得这些症状表现得更为明显。然而,不少人误将贫血当“怕冷”,乱吃补药耽误治疗。

    贫血的种类很多,根据相关检查结果,可以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镰刀形贫血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女性最常见的贫血大多属于缺铁性贫血,这与女性的生理特性有关。育龄女性每月的月经会损失一部分铁;怀孕、哺乳需要把自身体内的铁储备供给宝宝,女士在这个阶段特别易出现缺铁性贫血;此外,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误区,也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如不吃肉、蛋类,喜好浓茶和咖啡,等。女性先天有“贫血基础”,更要注意预防贫血,合理搭配膳食。孕期女性则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补铁,若出现疑似贫血症状应及早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祸及腹中的胎儿。

    饮食营养不均衡是造成女性贫血多发的原因之一。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的肝脏,如鸡肝、猪肝、瘦肉等;蛋黄的含铁量很高,但吸收率稍差;豆制品含铁量也很高,而且容易吸收,如豆浆和豆腐。检查发现有缺铁性贫血的女士们,应多吃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肾、舌,鸭肫、乌贼、海蜇、虾米、蛋黄等动物性食品,以及芝麻、海带、黑木耳、紫菜、发菜、香菇、黄豆、黑豆、腐竹、红腐乳、芹菜、荠菜、大枣、葵花子、核桃仁等植物性食品。

    此外,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因而饮食结构中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绿叶蔬菜和水果,冬天必不可少。

    “特别怕冷”或是“甲减”作祟

    如果容易怕冷,还有可能是甲状腺机能减退(简称甲减)。临床统计发现,我国甲减(包括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患病率约为6.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甲减似乎特别“偏爱”女性,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的比例约为8:1。尤其是青春期、妊娠期、分娩后和更年期女性更易罹患此病。

    成年人甲减最常见的病因是桥本氏甲状腺炎,其他原因有甲状腺手术及放射碘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后期以及碘摄入不足(主要见于碘缺乏地区)等,因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下丘脑病变引起的甲减临床比较少见。

    与甲亢相反,甲减患者由于基础代谢率降低,临床表现为怕冷、少汗、便秘、皮肤干燥、毛发脱落、心率缓慢、疲乏、嗜睡、反应迟钝、精神不振或抑郁、月经不调、贫血、面色蜡黄、有黏液性水肿等等。此外,由于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脑发育及生长,因此,婴幼儿期甲减往往会导致孩子身材矮小、智力低下,俗称“呆小症”。由于机体产热能力下降,甲减患者会比普通人更怕冷。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妮娅介绍说,甲减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不像甲亢那样,有“粗脖子”“突眼”等典型体征,加之病情进展缓慢,因此,甲减在早期很容易被忽视或漏诊。除了少数甲减(如亚急性甲状腺炎以及药物引起的甲减)能够彻底治愈外,大多数甲减都是永久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患者应每三个月到半年查一次甲状腺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甲状腺激素替代剂量。不能想吃多少吃多少,更不能想停药就停药。因为一旦补过了量,就有可能导致心动过速、多汗、兴奋等反应;而若替代剂量不足,患者怕冷、少汗、乏力、体温偏低等低代谢症状就得不到纠正。

    有一个误区需要指出,不少患者都想当然地以为,甲减就应该补碘,多吃高碘食物,其实不然。甲减患者是否需要补碘,要看导致甲减的病因是什么。如果甲减是由于单纯缺碘引起的(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引起的甲减),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碘;如果甲减是由桥本氏甲状腺炎引起的,则要求低碘饮食,不吃海带和紫菜等高碘食物。因为碘过量会升高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的浓度,诱发并加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畏寒的甲减患者冬季可以对证服用膏方来调理。

    积极治疗这两种疾病,纠正气虚、阳虚、血虚这三类体质,不仅可以健康温暖过冬天,而且有利于预防其他严重问题的产生,获得健康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