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284716
医护创新模式配合中西医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郑爱娟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索医护创新模式配合中西医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40例均为来我院就诊的高压病患者,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差异较小(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患者服用活血降压胶囊和依苏。对照组患者仅仅服用依苏,两组患者均服用2个疗程。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降压疗效比较,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66.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66.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医护创新模式配合中西医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可取得显著地临床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医护创新模式 中西医治疗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

    原发性高血压(简称EH)疾病目前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可高达18.8%左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最近几年,该病的发病率有攀升趋势。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该病会引起患者动脉出现粥样硬化,从而损害患者的心、肾以及脑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出现明显的下降。因此,加强对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1]。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用医护创新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我院共接受640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20例,治疗组中男性209例,女性111例,年龄范围为36岁至65岁,平均年龄为51.42±3.24岁,有165例患者为高血压l级,155例为高血压2级,患者病程时间为7个月至23年,平均病程为7.35±2.19年。对照组中男性201例,女性119例,年龄范围为38岁至63岁,平均年龄为50.13±4.97岁,164例患者为高血压1级,156例为高血压2级,病程时间为8个月至25年,平均病程为8.14±3.2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差异较小(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治疗组患者服用活血降压胶囊(由泽兰12g、苏木12g、马鞭草12g、黄芩15 g、丹参20g、赤茯苓12 g、通草12 g、川牛膝20g、钩藤15 g等药组成,每粒药物含生药0.40 g,该药配方由本院制剂室提供),患者服用剂量为每天三次,每次5粒,依苏服用剂量为每天2次,每次5 mg。而对照组患者仅仅服用依苏,其服用剂量、方法和疗程与治疗组患者一样。在服用上述药物期间,患者不能服用其他药物,本次治疗以四周作为一个疗程,共需要治疗两个疗程。

    1.3护理方法

    1.3.1病情观察 主要对患者的呼吸、血压、瞳孔、脉搏、意识进行仔细观察,判断患者是否有脑病的前驱症状;对比患者尿液量和外周血管的灌注量,判断出入量是否一致;对患者服药效果和出现的并发症及毒副作用进行观察。

    1.3.2症状护理 当患者有恶心、头痛和颈部僵直感时,患者要立即卧床休息,并抬高头部,患者需要改变体位时,要缓慢进行,并保持安静,然后为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若患者容易紧张或失眠,则需要多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加以服用药物或对其进行针灸治疗。若患者伴有高血压危象,要定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测量和记录,认真观察患者瞳孔变化情况。若患者突然出现烦躁、血压升高、恶心、头痛、呕吐、惊厥、眩晕等异常情况时,要立即向医生报告,以便采取措施进行救治。若患者服用有硝普钠,则需要每隔72小时对患者氰化物浓度进行监测一次。若患者有烦躁不安和抽搐表现,可遵医嘱为患者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和地西伴(安定),并用水含氯醛保留灌肠。若患者有水肿症状,可为患者服用利尿剂和脱水剂[2]。

    1.4统计方法 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

    2.1.1临床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若患者症状得到100%的改善,则判定为临床控制;若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总积分数有70%以上得到减少,则判定为显效;若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总积分减少量在30%至69%之间,则判定为有效;若患者原有症状改善较小,总积分减少量在30%以下,则判定为无效。

    2.1.2降压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若患者的舒张压降幅达10mmHg以上,从而达到正常水平,或降幅达20mmHg以上,但未至正常水平,则判定为显效;若患者的舒张压降幅不到10mmHg,但已经达到正常水平,或降幅在10至20mmHg之间,但未至正常水平,则判定为有效;若患者的变化达不到上述标准,则判定为无效。

    2.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1

    2.3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降压效果比较 见表2

    3.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原因是“标在肝,本在肾,肝阳上亢,肾阴亏虚”,从而产生眩晕感觉。在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常常对患者的肝肾加以滋补。由于现代文明的快速变化和发展,引起了人们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部分人吸烟、饮酒、吃油腻食物,从而使体内热量过多,体型较胖。另外,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也加大了人们的心理负担,从而使人们过度思虑,内生火热[3]。在临床实践中,有较多高血压患者尤其是I期患者,其肾虚症状表现得不够明显,通常仅仅表现为肝火上炎和肝经热盛。而若肝气郁结,就会转化为火,从而干扰人的清窍,并发展成为头痛和头晕,血压升高症状。对于此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采取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对患者使用清热平肝的方法进行治疗[4]。

    高血压患者一般有肝热血瘀证,在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和清热平肝为主要治疗方法[5]。只有肝热得以清除和平息,才能使患者的头痛、头晕和头胀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并同时保护肝肾之阴。中医认为,久病多瘀,而高血压疾病就是慢性病,患者疾病一般会持续时间较长,因此,长久患有高血压疾病会产生淤血,因此,在治疗时,应对患者进行活血化瘀。

    通过本研究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无论患者有无肾、心以及脑等部位的并发症,只要能够准确地患者进行辨证,均可应用本法。本研究中所用药物活血降压胶囊的方中黄芩清热泻火;丹参活血化瘀,清心除烦,两药清肝热活瘀血,共为君药。钩藤功善息风止痉,清热平肝;赤茯苓、通草清热利尿,利水消肿。川牛膝、泽兰、苏木、马鞭草活血散瘀、消肿利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6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