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 2014年第7期
编号:12717555
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宫缩乏力性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日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第7期
     【摘要】目的:对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宫缩乏力性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9例患者采用常规宫腔填纱、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进行止血,实验组30例患者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止血,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24小时输血量、出血控制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后24小时输血量、出血控制时间等指标显著由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宫缩乏力性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止血效果好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剖宫产;产后出血;宫缩乏力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117-02

    产后出血在临床上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产妇剖宫产术后的出血率为19.8%,而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是宫缩乏力[1],因此对宫缩乏力进行有效处理是减少或避免产后出血的关键方法[2]。我院近年来将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应用到宫缩乏力性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的治疗当中,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共收治剖宫产手术后产后出血患者5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9例患者采用常规宫腔填纱、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进行止血,患者年龄为23-39岁,平均年龄为(28±4)岁;初产者21例,经产者8例,术后24小时出血量为582-1132ml,平均出血量为(741±144)ml;实验组30例患者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止血,年龄为25-36岁,平均年龄为(27±4)岁岁;初产者20例,经产者10例,术后24小时出血量为585-1127ml,平均出血量为(739±146)ml。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等。两组患者在年龄、出血量等基本资料方面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患者在剖宫产后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后,应及时进行子宫按摩,进行子宫肌注,静脉滴注宫缩素、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配合止血药物进行处理[3]。如果止血效果不够理想,对照组进行宫腔填纱术与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实验组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把子宫从腹腔托出,对宫体进行挤压,如果出血量减少,则提示背带式缝合术的成功率较高,能够进行缝合。具体操作如下:于左侧的子宫切口下缘中外1/3交界处以1号可吸收线在距离切缘下约3cm处自外向内进针,经过宫腔于切口上缘约3cm处出针。将缘线向子宫底距离宫角约4cm处拉动,经该处往子宫后面反折直至左侧的子宫骶骨韧带的上方,由外至内,由左至右斜行进针,贯穿子宫的全层,于相应右侧水平出针到右侧的后壁。以相同方法缝合右半部,并拉紧缝线进行打结,以双手加压牵拉2条可吸收线,缩小宫体为纵向压缩形状,再对子宫口进行常规缝合,出血量减少后关腹。根据患者的失血情况进行输血,如果出现DIC或者失血性休克应立即进行子宫切除。术后静脉滴注缩宫素及抗生素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控制时间、输血例数及产后出血量,以术后子宫逐渐收缩变硬、生命体征平稳、尿量正常、出血速度低于50ml/h为手术成功。术后24小时出血量以称重法与容积法进行测量。

    1.4统计学处理

    对计数资料以X2进行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以P=0.05作为检验基准,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出血控制时间、术后24小时出血量及输血例数分别为:(72.4±13.8)min、(8.1±1.4)min、(669.1±82.3)ml、13(43.33%);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出血控制时间、术后24小时出血量及输血例数分别为:(63.8±8.9)min、(6.4±0.7)min、(433.2±61.1)ml、5(17.24%)。实验组的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分娩过程中,子宫的收缩越强,则出血量越少。由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在产妇产后出血中约占70-82%[4]。常规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一般采用止血、抗感染、抗休克等方法,并结合宫腔纱条填塞、子宫按摩、子宫结扎止血等,需要时可进行子宫切除。然而上述方法中,宫腔纱条填塞易导致感染,动脉结扎对手术的操作要求较高、手术时间长,子宫切除使得患者丧失生育能力,还会导致卵巢早衰[5]。

    而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止血原理是以缝合线综合机械性的外力进行加压使得宫体进行收缩,从而闭合螺旋动脉,以减少血流的灌注,子宫肌层由于缺血而对宫体收缩造成刺激进行压迫止血,配合缩宫素能够更好的发挥止血效果。本研究中采用子宫背时缝合的操作比较简便,手术时间较短,术后24小时出血量比较少,适合用于剖宫产宫缩乏力性术后出血,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秋燕.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宫缩乏力性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4):35-36

    [2]刘艳,刘海燕.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在剖宫产手术术中大出血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2):230-233

    [3]任晓红.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901-902

    [4]阳小玲,朱蓉.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1.13(9):50-51

    [5]吴雪琴,李玉芬,凌少云.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2(12):50-52, 百拇医药(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