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4年第18期
编号:12642837
医院电子医疗数据库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临床用药特征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5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4年第18期
     [收稿日期]2014-06-27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502-030);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ZZ0808016);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通信作者]*杨薇,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评价方法研究,Tel: (010) 64014411-3316,E-mail: ywonline@163.com

    [作者简介]王佳,硕士研究生, Tel:18968205753,E-mail: Wangjia315500@163.com

    [摘要]缺血性中风病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为了解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病常用中西药物及其联合使用方案,该研究选取全国15家三甲综合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分析其临床治疗药物及分类,主要采用关联分析方法了解常用中西药物联合使用情况。通过分析发现,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病药物中,中药应用较多的为疏血通注射液(9 015例,占22.66%)、丹红注射液(7 369例,占18.53%)、血栓通注射剂(5 302例,占13.33%),按药物作用分则主要为活血化瘀剂(30 384例,占76.39%)、开窍剂(6 850例,占17.22%)、补益剂(5 997例,占15.08%);西药应用较多者为阿司匹林口服剂(20 924例,占52.60%)、桂哌齐特注射剂(10 771例,占27.08%)、胰岛素注射剂(10 599例,占26.65%),按药物作用分主要为抗血小板药(23 049例,占57.95%)、血管扩张药(19 608例,59.29%)、抗高血压药(15 475例,39.90%)。而中西药物联合使用时,以阿司匹林口服剂与二十五味珍珠丸、丹红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使用为多,置信度为97.05%;按药物作用分类则以活血化瘀剂与溶栓药、胰岛素、血管扩张药联合使用为多,置信度为97.424%。
,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病;医院电子医疗数据;联合用药;关联规则;真实世界

    缺血性中风病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中指出缺血性中风病即:因痰、瘀入脉,阻塞脑络所致的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盲,失语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疾病。其发病率高,为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致残率、复发率高[1],病死率约为10%~15%。临床上对于缺血性中风病的治疗中西医各有特色,且都有良好的效果。为了解综合医院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药物使用情况,本研究选取全国15家三甲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o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库中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住院信息,通过分析中西药物使用情况及药物联合应用信息,了解目前临床常用中西医联合用药方案,为进一步优化临床用药方案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数据来源

    选取全国15家三甲医院HIS中共39 777例的缺血性中风病住院患者信息。主要包括3部分内容:患者一般信息、诊断信息、医嘱记录。

    1.2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处理

    为了便于分析,对所有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参照《实用内科学》(13版)对西医疾病进行标准化,将药物统一标准化为化学名称,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及药理学作用将西药进行分类;根据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参照药物处方组成,参照《中国药典》对中成药进行分类。

    1.3数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为住院患者;出院诊断中第1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梗死”、“急性脑梗死”、“脑梗死后遗症”,且年龄为25~100岁。排除标准:患者住院总费用<1 000元,住院天数>365 d。
, http://www.100md.com
    1.4数据分析路线

    数据分析路线见图1。

    1.5统计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使用关联规则对患者合并用药进行分析,统计软件为SAS 9.3,SPSS Clementine 12.0,并采用Excel 2007辅助作图。

    2结果

    2.1医院电子医疗数据库中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基本信息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39 777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其中多数来源于我国中部地区,共16 921例,占42.54%,其次来源于南部地区,共8 723例,占21.93%,其余患者分别来自于西部、西南地区和东部地区,分别占13.48%, 14.72%, 7.33%;患者入院科室最多为神经科,共24 227例,占60.91%,其他分别来自干部病房、老年病科和康复科等,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研究数据中患者的年龄分布中最多为60~74岁的老年人,其次75~89岁老年人,总体分布以老年人为最多;患者性别比例为1.78∶1;职业分布中,以劳动者最多发。入院方式中以门诊入院为多,其次为急诊;入院病情以一般者多见,其次为危急者。患者住院天数最多为15~28 d,其次为8~14 d,且以医保患者为多,自费者次之。
, 百拇医药
    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临床常合并多种疾病,其中合并高血压者最多,其次为糖尿病,再次为冠心病,见表2。

    2.2患者常用的中、西药物分布

    本数据中36 289人有用药记录。在98种西药和76种中药中,统计使用频率前10位的中、西药及其药物作用类型,见表3~4。

    2.3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联合用药分析

    2.3.1按照药物名称对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联合用药进行关联分析通过采用多组关联分析的方法分析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中西药联合情况,见表5~7, 图2。从表5中的二项关联分析显示,常出现的组合有疏血通注射液+右旋糖酐注射剂,醒脑静注射液+L-谷氨酰胺口服剂,疏血通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置信度均>39%。表6显示,1种中药合并2种西药时常出现的组合有疏血通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硝苯地平口服剂,疏血通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胰岛素注射剂,疏血通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阿司匹林口服剂,置信度均>48%。表7显示,2种中药合并1种西药时常出现的组合有阿司匹林口服剂+二十五味珍珠丸+疏血通注射液,阿司匹林口服剂+二十五味珍珠丸+消栓口服液,阿司匹林口服剂+二十五味珍珠丸+丹红注射液,置信度均>96%。图2显示疏血通注射液与阿司匹林口服剂联合使用最常见,丹红注射液与阿司匹林口服剂、疏血通注射液与胰岛素注射剂等联合使用次之。, http://www.100md.com(王佳 谢雁鸣 杨薇 王永炎 赵维 庄严)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