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红历史源流分析及其标准体系构建(4)
2.3.4.3 六爪红 呈高装扎状截角六瓣形,直径8~10 cm,每扎厚15 cm。外表面绿褐色,略平滑,有密集的短茸毛及细密的油室小凹点。内皮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折断时有油外射及浸润。气芳香,味苦。
3 结论
现存最早记录化橘红的文献见于南北朝时期,其药用价值的发现是在宋代以后,用药是在橘皮、橘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清时期化橘红栽培面积扩大,成为两朝宫廷贡品,名橘园赖家园、李家园的出现使化橘红声名大振。民国时期,化橘红的生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1978年改革开放后,政府鼓励开发当地资源优势,支持各镇种植,但20世纪90年代受赝品冲击,橘贱伤农,化橘红失去市场。进入21世纪,化橘红价格高企,种植效益良好,化橘红栽培面积迅猛增长,形成了一些规模化、集约化的橘红基地。
通过历代本草了解到古人对化橘红的认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249 字符。
3 结论
现存最早记录化橘红的文献见于南北朝时期,其药用价值的发现是在宋代以后,用药是在橘皮、橘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清时期化橘红栽培面积扩大,成为两朝宫廷贡品,名橘园赖家园、李家园的出现使化橘红声名大振。民国时期,化橘红的生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1978年改革开放后,政府鼓励开发当地资源优势,支持各镇种植,但20世纪90年代受赝品冲击,橘贱伤农,化橘红失去市场。进入21世纪,化橘红价格高企,种植效益良好,化橘红栽培面积迅猛增长,形成了一些规模化、集约化的橘红基地。
通过历代本草了解到古人对化橘红的认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2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