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新医学》 > 20097
编号:13781424
宽恕心理的研究综述(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日 《中国新医学》 20097
     [摘要] 目的 对宽恕心理研究的介绍有利于反省目前宽恕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探讨其拓展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文章回顾近年来的有关文献,报告了宽恕的概念、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宽恕与心理健康及群际关系方面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宽恕;心理健康;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有关宽恕心理的研究论文报告逐渐大量涌现,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在对宽恕概念的界定、影响因索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国内研究者傅宏、罗春明等对宽恕心理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宽恕作为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不仅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也对人们日常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产生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宽恕的概念、研究方法、相关因素、宽恕与心理健康及群际关系等方面进行介绍。

    1宽恕的概念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宽恕的含义也有着不同的理解。Enright及其同事从受害者对侵犯者的知、情、行三个方面分析,认为宽恕是受害者受到不公正伤害后,受害者对侵犯者的负性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积极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过程。Pingleton认为宽恕是受害者受到伤害后放弃报复侵犯者的念头。Hargrave认为宽恕就是受害者不再憎恨侵犯者。North认为宽恕是受害者消除对侵犯者的愤怒和憎恨,并以同情、仁慈和爱的方式来对待他/她的过程。Mocullough等人对宽恕的界定与Enright相似,他们认为宽恕是一种亲社会动机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受害者对侵犯者产生共情,与此同时,受害者就逐渐减弱了对侵犯者报复和惩罚的动机。心理学文献对宽恕的定义:宽恕涉及两个人,一个人在心理、情感、身体或道德方面受到另一个人深度而持久的伤害,宽恕是要把受害者从愤怒、憎恨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并放弃报复侵犯者的一个内部心理过程。对于宽恕的解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但研究者普遍都强调它的宽容、饶恕、积极情绪的特征。
, 百拇医药
    在中国传统的伦理学范畴中,“宽恕”如同“恕道”,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及其弟子在《论语,以任》、《理伦》、《泰伯》中都曾提及宽容、忠恕的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恕道”侧重于从“修身”的角度解释宽恕,把宽恕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人际观和方法,强调宽恕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因此它还不完全等同于西方的“forgiveness”。在宽恕的心理学研究中,不同的学者对宽恕的定义,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有研究者将其定义为:受到伤害的个体通常会与他人反抗,而宽恕就是停止抵抗,并且无条件地把作为“人”加以认同和接纳。

    2宽恕的研究方法

    目前,关于宽恕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实验法、问卷法、叙事法。

    2.1实验法 当前,研究宽恕的实验法主要有两种:认知函数的研究和宽恕干预的研究。认知函数的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确定影响宽恕的各因素间内在的关系;确定支配信息加工的心理认知法则;探索人们在做出宽恕判断时,怎样对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加工。而宽恕的干预研究目的则主要是。验证宽恕干预在临床上的效果;考察宽恕干预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 百拇医药
    2.2问卷法 目前,研究宽恕的问卷主要有两类。其中一类是基于测量宽恕倾向,代表性的有(Willingness to Forgive Scale)。另一类是基于测量受害者对某个人的某次侵犯的宽恕,代表性问卷有MoCullough等人编制的与侵犯有关人际动机问卷(Tamgression-Related Interpersonal Motivations Inventory)和Enright编制的宽恕问卷(Enright Forgiveness Inventory)。以上两类问卷的评分一般都是采用利克特式五点量表法。

    关于宽恕的测量多是采用问卷法,因为这种测量工具比较多。Mocullough等人从现有的宽恕评价工具中分出三个评价维度。其一是对宽恕强度的测量,也就是说,采取相应的侵犯测验用来评价侵犯者做出的侵犯强度;其二是情境测量,实验者可以根据该维度对不同的宽恕做出分类;其三是基于宽恕使用的方法而建立的,做出宽恕或是接受宽恕的任何一方,都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加以测量。
, 百拇医药
    2.3叙事法 叙事法又称为临床访谈法,就是要求被试叙事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关侵犯的事件,尤其要详尽报告事件中自己认为重大或有重要意义的方面,研究者再根据被试的报告进行分析。在被试的报告过程中,要求被试对自己叙述的事件重要性或意义性方面,进行主观的描述。因为这样有助于理解被试描述事件的动机,所以事件的报告本身比事件的客观真实性更重要。但是在叙述法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对被试所述内容的分析是否准确,以及分析的准确程度如何,这两者都是影响研究的关键问题所在。事实上,叙述法的主要作用是有助于确定影响宽恕的主要因索,以及观察各种因素对宽恕是否产生影响,同时叙述法也可查明人们宽恕的动机。

    3宽恕的相关因素

    国内关于宽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很成熟,纵观学者的研究报告,大多是基于三个方面进行综述的,即受害者、侵害事件、侵犯者。

    3.1受害者
, http://www.100md.com
    3.1.1人格因素 影响宽恕的一个稳定性因素是人格。因为人格不因时间、事件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它是相对稳定的,或者说宽恕是某种人格类型的一种特质。关于宽恕和人格之间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五大人格因素来考察分析的。宜人性、情绪稳定性高的人具有更强的宽恕他人的性格倾向,精神性和宗教性高的人也可能更容易宽恕他人。

    3.1.2文化背景 个人的文化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宽恕的产生,已有的研究表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对宽恕的理解也存在着差异。西方文化认为宽恕自己是必要的,而东方文化则不这样认为,东方文化注重对他人的宽恕。但也研究表明宽恕不受文化的影响。

    3.1.3认知因素 影响宽恕的认知因素包括归因、对侵害程度的评估、对侵犯者道歉真诚度的感知及对伤害性事件的回忆频率和沉思时间。认知归因因素是指受害者对侵犯产生的原因解释。有研究表明责任归因可直接影响宽恕,也可经由情境性共情和负性情绪反应间接影响宽恕。也有研究认为受害者的应对方式、共情、同感体验、性别等都对宽恕产生影响。

    3.2侵害事件 侵害事件是影响侵害行为的外部原因,影响受害者的宽恕心理及宽恕行为的产生。如果侵犯事件对受害者造成重大的省心刨伤,则侵犯者越难以得到宽恕;如果侵害事件对受害者未造成大的伤害,侵犯者则易于得到宽恕。有研究表明侵害后果的消除程度与宽恕成正比,在控制了其它因素的情况下,侵害后果的消除越彻底就越易于得到宽恕;同理,侵犯越严重越难得到宽恕。

    3.3侵犯者 侵犯者的态度、道歉及寻求宽恕的方式会影响宽恕,有研究表明道歉可直接影响宽恕,亦可通过共情间接影响宽恕。在侵犯行为发生后,如果侵犯者的道歉的态度诚恳,就, 百拇医药(施剑莉 刁山菊 王俊峰)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