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过年消费的怪圈
要问每年过年的感受,有一个字是非说不可的,那就是“累”。从进入腊月就忙上了,打扫居室,购买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过腊八、过小年、过除夕、过初一、过初五、过元宵节……,这过年的“余波“,一直拖拖拉拉到”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才止。年前、年后陆陆续续有两个月的时间。这两个月自始至终贯穿着两个字“消费”,而此后的潜台词就该是“浪费”了。
一年只有12个月,就要集中“浪费”两个月,这与中国人民勤俭节约的美名很不相符。其实正确地说,我国人民是小处俭,大处浪费。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确实艰苦,吃穿住行根本谈不上讲究。时至今日,我们过年家家户户还保留贴“福”字的传统,连神仙中都有“福、寿、禄”三位星官。“福”字何意?从字面看,不过一人一亩田,外加些衣服而已,可见人们对生活的期望之“值”。但对所谓的大事却历来不含糊,盖房子、娶媳妇、生儿子、过生日、“圆锁”、做寿、办丧事、过年、过中秋节等,大肆操办,大肆铺张浪费。
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消费文化。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下,人们生产所得绝大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家庭消费。就连讲究诗书礼仪的文人们也离不开耕桑衣食,有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说到头还是“食、色、性”也,未离消费文化的主旨。
, 百拇医药
消费本无可厚非,但我们的勤俭文化却与消费文化畸形地又是根深蒂固地联系在一起。眼下,人口多、底子薄、资源少、经济不发达仍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国人虽渐渐富起来,但在物质生活方面,恐怕还没有富过西方工业化国家吧?但我们超乎国情的消费、浪费却非西方人所能比。
就说国人吃喝,可谓一大奇观。先说喝酒。按现今的标准,好像酗酒严重的国家中没有我们中国,名声不算坏,虽有李太白之豪饮,武二郎之神饮,却是过去的事情,与今相去远矣。然而,酒文化在现今发扬得广而又大。有了孔府家酒、孔府宴酒、板桥酒等名人酒,渐渐喝着不够味,干脆喝“醇”,有了贵州醇、北京醇、五粮醇等。看电视台的广告,简直是酒的海洋、酒的世界。据统计,全国大小酒厂遍地开花,已增至3.7万家,每年有1500万吨粮食从“杯”中流走,也就是说每年近1/25的粮食被喝了酒。喝是够能喝的,然而与吃比起来,似乎喝还算不了什么,喝不过是中国广义吃的一个部分。遇到前文所列“大事”,必是大吃不可,特别是过年这一回更是裁缝没了剪子只剩下“吃”(尺)了。请客吃饭十分讲究,不管是公宴还是私席,讲的就是个派,非得酒山酒海不可。如果不吃得沟满壕平,不喝得东倒西歪,那就不叫请客。若是客人把盘子吃光吃平可比打了主人50个大耳光还要难受。做主人的常常为不担小气鬼的坏名声,却把一个个衣冠楚楚的客人当成了饿死鬼。
, 百拇医药
议论了我们中国人的吃喝,那外国人的吃法如何呢?有位外国留学回来的朋友介绍说,外国人请吃饭很讲究一对一小范围,追求亲切、自然的气氛。主人出于对客人的尊敬,总是让客人自已点菜,点饮料,席间也从不劝酒,边吃边聊,无拘无束。有杂志介绍: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为来访的国外元首举行的国宴中,主菜只有两道,外加一个生菜沙拉,每道菜都盛在大盘中,由服务员端在客人左方,客人用刀叉自行择取,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宴会圆满结束,却不是桌上杯盘狼藉的现象。美国加利福尼亚一家华人自助餐馆的新招更叫绝,它规定“每位顾客付帐时盘内剩下很多食物,则加收3美元,以惩罚浪费。真不知是华人到了美国受了美国文化的影响,还是中华文化一旦与美国文化杂交便产生这样的新品种。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好主意。
再回头说过年。想走出“过年浪费”的怪圈,有的还真有些困难。因为我们传统文化还有另一大特征:求同,什么事都好求同,唯恐有异。过年前不储备些吃的,春节那几天街上还真没卖的——大家伙都过年去了。你想吃点儿小吃,对不起,小饭店过年停业。大饭店倒是营业,可那菜谱上的价码让你倒吸凉气。香港人前些年怕过农历年的繁文缛节早就流行“避年”了,在除夕前后飞往外国渡岁,有的去美加,有的去日韩,有的去新马泰。避年之苦,如同避灾。我们内陆深处的、钱包不鼓的,只好硬着头皮撑着。过年如过关啊!过年怕什么?最怕还不是吃喝,其次是走亲串友。二者加在一起,就是怕花钱。不过这么说有点害怕过分浪费。钱是自己劳动挣来的,浪费钱不就是糟踏自己的血汗和生命吗?
不过,已有不少人开始走出这一怪圈,有人在春节期间携妻带子旅游,北方的去南国海滩戏水,南方的到北国雪域滑冰,有人趁节假日参加各种培训,自我充电、完善……各有高招,不一而足,只要有人踩条小道,定会有人跟随而来,这一道路也会逐渐拓宽。过年——消费——浪费的旧习迟早会被革掉的。, 百拇医药(东 方)
一年只有12个月,就要集中“浪费”两个月,这与中国人民勤俭节约的美名很不相符。其实正确地说,我国人民是小处俭,大处浪费。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确实艰苦,吃穿住行根本谈不上讲究。时至今日,我们过年家家户户还保留贴“福”字的传统,连神仙中都有“福、寿、禄”三位星官。“福”字何意?从字面看,不过一人一亩田,外加些衣服而已,可见人们对生活的期望之“值”。但对所谓的大事却历来不含糊,盖房子、娶媳妇、生儿子、过生日、“圆锁”、做寿、办丧事、过年、过中秋节等,大肆操办,大肆铺张浪费。
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消费文化。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下,人们生产所得绝大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家庭消费。就连讲究诗书礼仪的文人们也离不开耕桑衣食,有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说到头还是“食、色、性”也,未离消费文化的主旨。
, 百拇医药
消费本无可厚非,但我们的勤俭文化却与消费文化畸形地又是根深蒂固地联系在一起。眼下,人口多、底子薄、资源少、经济不发达仍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国人虽渐渐富起来,但在物质生活方面,恐怕还没有富过西方工业化国家吧?但我们超乎国情的消费、浪费却非西方人所能比。
就说国人吃喝,可谓一大奇观。先说喝酒。按现今的标准,好像酗酒严重的国家中没有我们中国,名声不算坏,虽有李太白之豪饮,武二郎之神饮,却是过去的事情,与今相去远矣。然而,酒文化在现今发扬得广而又大。有了孔府家酒、孔府宴酒、板桥酒等名人酒,渐渐喝着不够味,干脆喝“醇”,有了贵州醇、北京醇、五粮醇等。看电视台的广告,简直是酒的海洋、酒的世界。据统计,全国大小酒厂遍地开花,已增至3.7万家,每年有1500万吨粮食从“杯”中流走,也就是说每年近1/25的粮食被喝了酒。喝是够能喝的,然而与吃比起来,似乎喝还算不了什么,喝不过是中国广义吃的一个部分。遇到前文所列“大事”,必是大吃不可,特别是过年这一回更是裁缝没了剪子只剩下“吃”(尺)了。请客吃饭十分讲究,不管是公宴还是私席,讲的就是个派,非得酒山酒海不可。如果不吃得沟满壕平,不喝得东倒西歪,那就不叫请客。若是客人把盘子吃光吃平可比打了主人50个大耳光还要难受。做主人的常常为不担小气鬼的坏名声,却把一个个衣冠楚楚的客人当成了饿死鬼。
, 百拇医药
议论了我们中国人的吃喝,那外国人的吃法如何呢?有位外国留学回来的朋友介绍说,外国人请吃饭很讲究一对一小范围,追求亲切、自然的气氛。主人出于对客人的尊敬,总是让客人自已点菜,点饮料,席间也从不劝酒,边吃边聊,无拘无束。有杂志介绍: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为来访的国外元首举行的国宴中,主菜只有两道,外加一个生菜沙拉,每道菜都盛在大盘中,由服务员端在客人左方,客人用刀叉自行择取,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宴会圆满结束,却不是桌上杯盘狼藉的现象。美国加利福尼亚一家华人自助餐馆的新招更叫绝,它规定“每位顾客付帐时盘内剩下很多食物,则加收3美元,以惩罚浪费。真不知是华人到了美国受了美国文化的影响,还是中华文化一旦与美国文化杂交便产生这样的新品种。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好主意。
再回头说过年。想走出“过年浪费”的怪圈,有的还真有些困难。因为我们传统文化还有另一大特征:求同,什么事都好求同,唯恐有异。过年前不储备些吃的,春节那几天街上还真没卖的——大家伙都过年去了。你想吃点儿小吃,对不起,小饭店过年停业。大饭店倒是营业,可那菜谱上的价码让你倒吸凉气。香港人前些年怕过农历年的繁文缛节早就流行“避年”了,在除夕前后飞往外国渡岁,有的去美加,有的去日韩,有的去新马泰。避年之苦,如同避灾。我们内陆深处的、钱包不鼓的,只好硬着头皮撑着。过年如过关啊!过年怕什么?最怕还不是吃喝,其次是走亲串友。二者加在一起,就是怕花钱。不过这么说有点害怕过分浪费。钱是自己劳动挣来的,浪费钱不就是糟踏自己的血汗和生命吗?
不过,已有不少人开始走出这一怪圈,有人在春节期间携妻带子旅游,北方的去南国海滩戏水,南方的到北国雪域滑冰,有人趁节假日参加各种培训,自我充电、完善……各有高招,不一而足,只要有人踩条小道,定会有人跟随而来,这一道路也会逐渐拓宽。过年——消费——浪费的旧习迟早会被革掉的。, 百拇医药(东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