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2012年第10期
编号:12310732
如何用好阿司匹林?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2012年第10期
     阿司匹林可谓全世界心血管病人的“大众情人”,畅销百年,令其它类似药物望尘莫及。

    阿司匹林能很好地抑制血小板凝聚,阻止血栓病发生,且费用最贵也只要0.5元一天,而其他同类药不是贵上几百倍,就是疗效不确定。当然,此药也并不“完美”,如果驾驭不好,副作用发作起来,晕倒、胃出血都有可能。

    阿司匹林是把双刃剑

    今年60岁的覃女士,前几年单位体检时,查出她血脂和血压都偏高。这些都是心血管病潜在的危险因素,于是她遵医嘱开始每天服用阿司匹林,血脂和血压果然恢复到正常水准,于是覃女士这一吃就是几年。

    今年5月的一天,覃女士突然觉得身体无力,一阵阵头晕,双眼视力模糊。覃女士不敢怠慢,立刻在家人的陪同下去了医院,检查的结果居然是胃出血。医生细究原因后断定,导致覃女士胃出血的原因,就是她一直当成“老朋友”的阿司匹林。

    医生表示,如果说药物都是“双刃剑”的话,阿司匹林则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在抑制血小板凝聚方面,阿司匹林可以说“独步江湖”,但它也有一些副作用,例如可能伤害胃、引发胃溃疡等。

    阿司匹林应用于临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开始主要用于解热、镇痛和抗风湿,后来又发现它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能抑制血栓形成,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脑血栓和心肌梗死。国内外大量临床资料表明,阿司匹林是预防血栓病的良药。

    然而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时可能会引起胃痛、烧心、恶心、呕吐、便秘,个别可引起胃溃疡或加重原有溃疡病,还可能引起出血倾向,所以,有溃疡病及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人忌用。

    其实,为减少副作用,现在生产的阿司匹林已经有所改进,大多是肠溶片,也就是药片在胃内不溶解,只有到小肠才溶解、吸收,这样就减轻甚至消除了对胃的刺激作用。

    尽管如此,不少体质敏感的病人、药剂量不恰当的病人依然可能胃部“中招”。

    长期低剂量服用要遵医嘱

    阿司匹林主要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用药。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例如高血压患者,糖尿病人,血脂较高、长期抽烟的人,或是到了心血管病高发年龄者,即男子45岁以上、女性绝经以后,长期低剂量服用阿司匹林是常有的事。

    临床表明,每天100毫克这个剂量标准,可以满足大多数成年人群的需要。虽然个体差异会影响药效发挥,但每天100毫克已经可以保证体内70%~80%的血小板受到抑制,也就是说,可以比较稳定地控制。

    医生同时提醒市民,100毫克只是一个相对的理想剂量,患者个体病情不同、体质不同、危险因素以及程度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具体吃多少,怎么吃,还是应该咨询过专业医师之后再做决定。

    延伸阅读:什么人不适合吃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在体内分解产物能阻碍铁的吸收,故缺铁性贫血病人不宜服用。

    孕妇临产前2~3周内服用,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出血,长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故孕妇应禁服阿司匹林。

    需特别指出的是,该药长期口服不得随便停药,如需停药应逐渐减量,这一过程约需2~3个月,如突然停药,有诱发血栓的危险。, http://www.100md.com(吕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