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茶·健康天地》 > 2013年第9期
编号:13718319
印泥中蕴藏的文化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日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3年第9期
     曾有老玩家在网上谈到自己的一 次“捡漏”:他在藏市上看到一盒清代的老印泥 ,已经完全干燥凝结 ,无法使用 ,小贩以为已没有了价值 ,遂以极低的价格出售。该玩家买下这盒老印泥之后 ,以特殊手法 ,用油和蜜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 ,终使印泥“起死回生”,由此引来许多书画家上门求购。最后 ,这盒老印泥以高出原购价数十倍的价格出售。

    不过 ,从这 一“捡漏”事件中透露出来的信息 ,也令不少人不解 ,不知道已经干涸变色了的老印泥 ,竟然也是宝贝 ,会引来书画家出以高价求购。那么 ,老印泥究竟有什么用途 ,其价几何,又有多大的收藏价值?都成为了人们急欲获知的内容。古代的文人名士 ,在书画作品完成之后 ,都会盖上自己的印章 ,作为个性标记。其中,印泥的文化含量是很高的 ,一个富有经验的收藏家 ,凭借书画上用的印泥 ,就能断定一件作品的真伪。因为新造的普通印泥 ,颜色俗艳而刺目 ,印油浮于纸表 ,无法渗透到纸张里头。不像真正传世的书画作品 ,虽然历经千百年的时光,托印泥之功 ,印章也仍然鲜艳夺目。所以 ,在有着精深鉴定造诣的人眼里 ,印泥是有生命的 ,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门道。

    古人制作印泥 ,是把艾叶阴干 ,再经过多道筛 、弹 、浸泡的工序 ,去掉内里的叶渣 ,只取残存的纤维质 ,加上朱砂和油调成泥状颜料 ,以殷红光艳 、钤印持久不褪色者为上品。南宋杨万里有诗云:不知千里寄底物 ,白泥红印三十瓶;印泥未开出馋水 ,印泥一开香扑鼻。”在宋代 ,上好的印泥就是不易得的文化用品 ,故杨万里得到馈赠 ,要作诗描述所获印泥的佳妙 ,向友人致谢。

    古今的书画名家对使用的印泥都极为讲究。为了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以及个性化的追求 ,一些名人还有着特殊的要求。如齐白石的印泥是用蓖麻油调制 ,且经过室外几年的晾晒 ,如此制成的印泥 ,夏天使用不洇不溢 ,冬天不结不粘 ,连续钤印十数次 ,印章的字迹也仍然清晰完整。张大千的印泥则是用藕经过特别加工 ,把扯出的极细藕丝取代艾绒 ,再加入中药和朱砂 、印油调和制成 ,堪称极品。

    老印泥除了具有历史感 ,当今的一些书画家 、收藏家在书画上加盖收藏印 ,也会追求一种“古艳”的钤印效果 ,还有一些专门仿制赝品的造假者 ,也需要用老印泥 来“做旧”。由于印泥不易保存 ,时间稍久 ,就会干涸或氧化变色 ,能够留存下来的老印泥很少 ,所以在当今的藏品市场上 ,老印泥有着不菲的文化价值 ,在特定的小圈子里很受追捧。但需要注意的是 ,老印泥是依附于书画但又相对独立的藏品 ,须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人脉 ,才能将几方面的因素捏合到一起 ,从而有效地增添其收藏价值。, http://www.100md.com(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