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茶·健康天地》 > 2013年第9期
编号:13718320
中西合璧石库门/慈禧太后珍爱的小人书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日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3年第9期
     中西合璧石库门

    文/王唯铭

    上海租界中石库门建筑的产生,缘于两场残酷战争。1853年,小刀会起事;1860年与1862年,太平军对上海有了两次逼近,忠王李秀成的兵锋划向上海。两场战争对江南一带的破坏相当严重,整个长江流域的富裕阶层乃至普通平民都涌向上海租界,他们知道,惟有洋人方能让暴民有所忌惮。1860年英美居留地内,华人已达 30万,而1862年竟增至50万。由此,简屋便应运而生于英租界中。

    所谓简屋,材料上用的全是木头,形式上采用了西方住宅的毗连形式,为后来石库门弄堂的兴起打下了基础。由于简屋木板结构的特点,十分容易着火,为租界的长治久安,当太平天国的暴动烟消云散之后,工部局将简屋大量拆除,而在1870年前后,上海开始建造里弄住宅,第一代石库门应运而生。

    一般来说,石库门建筑的高度为二层,两扇黑漆厚木大门宽为1.4米,高约2.8米,门的四周通常用花岗石或宁波红石作一个门框;门头上砌三角形、长方形或半圆形凹凸花纹,大门上有副铜环或铁环。这种住宅比江南四合院占地省,又比欧美式洋房造价低,一经问世于公共租界后,很快便流传于上海老城厢内外及近郊一带,以至遍布全市。历史中最早记载的石库门里弄,系1852年建造在宝善街(今广东路)的公顺里,从19世纪70年代起,上海进入第一代石库门时期,较为著名的有洪德里、棉阳里、吉祥里等等。
, http://www.100md.com
    1910年之后,上海的石库门建筑进入第二代,与第一代石库门相比,第二代石库门的排列更加整齐,同时,弄堂宽度也由以前的4米扩展到了5米。单体设计则由原来的三开间二厢房变化为单开间一厢房或双开间一厢房。建筑的细部,全部采用西方建筑细部装饰的处理手法,屋面沿口安装了白铁落水管。当上海进入20世纪20年代时,石库门建筑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变化再次发生,垂直向度上,由早先的二层上升到了三层,外立面上的西方装饰艺术派的细节比比皆是。尤为重要的是,有了抽水马桶,对其时20万左右的上海中产阶级的生活质量作了一个现实呼应。

    慈禧太后珍爱的小人书

    文/陶梦清

    并非现代人才爱看小人书的,当年大清的老佛爷也很爱看,现藏国家博物馆里的小人书《聊斋图说》,就是她当年的珍爱之物。

    1894年,慈禧六十寿辰,她在颐和园举行庆典,接受朝廷百官的朝贺。面对百官进献的古玩珍宝,慈禧不再觉得新鲜,唯有礼单中的一套《聊斋图说》连环画,让她觉得非常有趣,于是叫人拿来过目。看到装裱精美、图文并茂的《聊斋图说》,她非常喜爱。据专家考证,《聊斋图说》是清代商人徐润组织当时的知名画家绘制而成。慈禧六十大寿这年,徐润听说慈禧喜欢读《聊斋志异》,就把当时的绘画名家召集到一起,绘制了这套《聊斋图说》。
, 百拇医药
    《聊斋图说》原48册,今存世46册。画册为折叠本,封面和封底均以织锦装裱,非常精美。全书共绘有420个聊斋故事。每篇故事的绘图,少则1页,多则5页。多为一页绘图配一页文字,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每个聊斋故事的内容都一目了然。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特别注意人物性格的描述。《聊斋图说》同样具有这样的艺术魅力,如画面中的婴宁,无论是爬在树上,还是骑在马上,都巧笑嫣然,比蒲松龄文字下的婴宁更为形象、具体和生动。

    清代学者纪昀曾说《聊斋志异》“一书而兼二体”,书中既有人物传奇,又有奇闻趣事。而《聊斋图说》同样把这些精彩内容表现了出来,让人看到插图作者的神奇想象。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聊斋图说》被俄军掠走。直到1957年,当时的文化部长郑振铎访问苏联时,苏联政府才答应把《聊斋图说》归还给中国。,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