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00年第1期
编号:11098782
割腕,只因嫌自己像父亲
http://www.100md.com 2000年1月1日 《大众健康》 2000年第1期
割腕,只因嫌自己像父亲

     终于,她走进了心理咨询室,这已是割腕自杀24小时之后。她左手腕上缠着厚厚的白纱布,年约20岁,高挑的个儿,一副学生打扮,风吹散的长发随意地披散在肩上,苍白的面容显得冷漠而憔悴。

    “你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吗?”接诊的医生用平静、柔和的声音问道。

    “医生,请您坦率地告诉我,性格能遗传吗?”她急切地询问道。

    “性格遗传的问题比较复杂,一两句话讲不明白,你能具体谈谈你所遇到的问题吗?”心理医生缓缓地诱导着。

    “我家有四口人,除了父母外,我还有一个弟弟,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家里就从来没有平静过。父亲性格怪癖、暴戾,他没有朋友,与同事的关系也很紧张。常因家务小事与母亲无休止地争吵,歇斯底里般地咆哮,摔东西。我从小就没有得到来自父亲的关怀和爱抚,经常莫名其妙地遭到他的训斥、指责,甚至动手打我。我讨厌他,痛恨他,十分惧怕他,我在家里不得不压抑自己,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心灵在痛苦中煎熬着……
, http://www.100md.com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父亲病态的性格,尤其是他的暴戾更使人望而生畏。然而,就在我对父亲的病态性格的厌恶日甚一日时,到我家串门的阿姨却常常评价我‘性格太像她父亲了!’这本是一句客套话,而我的感觉却像是吞了苍蝇似地难受。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会像那样一个怪人,那样一个令我痛恨的人?有一天,我从书上看到性格是由父母的遗传获得,我彻底地失望了。从那时起,我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情绪很不稳定,常常自怨自艾。

    有一天,我从一篇文章中读到了‘双重性格’这一术语,就肯定自己是双重性格的人:一方面是父亲遗传给我的,使我厌恶和惧怕的病态性格;一方面是我理性的正常性格。这两种水火不容的性格撕咬着、吞噬着我,使我整日忧心重重,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高考落榜了,这是预料之中的事。父母让我在家补习功课,可我厌恶这个家,我坚持要离开这个家,要到北京去读自费大学。经过一番较量,父母终于同意了我的要求。我孤身一人来到了北京,原以为离开了父亲、离开了家就能摆脱我所有的精神痛苦,可谁知无论到哪儿,以往的痛苦都紧紧地缠绕着我,使我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和学习,绝望感在延伸着……
, 百拇医药
    “终于,我明白了,我是无法改变的,因为我是父亲所生的,这种遗传因素注定了我致命的‘双重性格’,我的一生都不可能从这种痛苦中解脱出来。那是一个无人的夜晚,我打算离开这个世界,解脱我全部的痛苦,我用破碎的玻璃片割破了手。那时我没有痛感,没有恐惧,只有即将解脱的轻松,鲜红的血从伤口处涌出……

    “我竟然没有死,从昏迷中醒来后,下意识地揉揉伤腕,原来凝固的血液堵住了伤口,我又复活了。此时我突然感到一阵伤心、凄惨,我的脑海中出现了母亲的身影,看到了她已花白的头发、满布皱纹的脸、充满泪水的双眸,还有她对远行女儿的企盼……许久不曾流出的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用手帕缠住伤口,赶到医院的急诊科。伤口被缝了8针,我混浊的头脑也被寒风吹醒了,我不能死,我要去看心理医生。于是我来到了您这里。”

    心理医生分析:在这一案例中,似乎引起自杀的直接原因是对现实生活的绝望,但内在原因则是由于长期的心理障碍导致的继发性抑郁状态。这是一例由现实中的“心理问题”,发展为“心理障碍”,继而导致“抑郁状态”的典型病例。患者面对现实生活中长期的理念冲突,产生了强烈而持久的情绪反应,在长期得不到情感沟通和解决办法的情况下,最终采取了极端的行动,以求解脱精神痛苦。另外,患者对性格与遗传知识的一知半解,对其父亲在处理家庭关系行为的反感和无奈,也在心理障碍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了诱导和催化作用。

    心理医生建议:人的性格的形成与后天因素的影响关系很大,例如人际交往中对自身性格的影响。当然父母良好的性格和行为特征,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谐、亲密、温馨的家庭关系是人类精神世界里最优质的抚慰剂。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不仅仅是给予他衣食,更要重视他们心理的健康,这在当今的社会中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百拇医药(董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