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03年第9期
编号:11265246
真诚面对病人(2)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2日 《大众健康》 2003年第9期
     单根法的查房除了看病历,听主管医生汇报,还有个习惯,像用篦子梳头一样,把病人身上所有的管子,上上下下看个遍。心胸外科手术后,管子特别多。有关管子的位置、管子里液体的分流量等细微的问题,都会引起他的注意。所谓老鹰的眼睛,恐怕就是指要有老鹰搜索猎物那样的功夫,透过任何迹象,一逮一个准。

    曾经一位胃癌手术后的病人,循环不稳、肺部感染。单根法从院外赶回来紧急会诊,当班护士从静脉管中推注抗生素,刹那间,病人发生异常情况,咳嗽、恶心、血压上升、心跳加快、烦躁不安。原因何在?单根法从一根管子发现了异常。

    病人由于血压不好,用的是升压药。按理这种药液浓度很高,而输入量要严格控制,非常精确。按规定应该经过微泵,按照每分钟多少微克的计量输入病人体内。而当时,在这位病人横七竖八的一根根管子中,单根法发现推抗生素的一根输液管中,竟有1米长是升压药。如此长驱直入,那是要命的。“怎么能这么推药?”难怪血压忽然上升,心跳180次,如果出现脑血管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 百拇医药
    事后在场的医生吓出冷汗,看着单根法,“呀,怎么就让你给看出来了?”其实,什么老鹰的眼睛,单根法觉得就是一种责任和习惯。

    单根法的职业习惯没什么特别高深的学问。按他的说法,是一种跟病人接触中的功夫,包括病人各种各样的要求、变化、神态、征兆、心情等等,完全是时间和量的积累功夫,需要慢慢地体会。

    1987年,单根法与他的同事以《从死神手中夺回年轻的生命》的报道轰动申城。其实,这一重大抢救的成功也缘于他对一个很不起眼的细节的发现。

    那是一次车祸,18岁的小姑娘重伤,24根肋骨断了22根,生命垂危。抢救、手术、气管切开、放管子、辅助呼吸……紧张之后,病情趋于稳定。突然的恶化发生在20天以后。

    那天,正是晚上。小姑娘发生呼吸困难。情况危急,憋气、缺氧,以至神志不清了。住院以来,病人的呼吸全靠呼吸机。那是医院第一台比较像样的进口设备。值班医生认为,难道是呼吸机捣乱?于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呼吸机身上,调来调去,该死的机器却一点不配合。
, 百拇医药
    病人的时间拖不起,生命体征急转直下。从当时的情况分析,也就只有准备后事了。怎么会是这样?白天还好好的。孩子的父亲情急之中,想到单根法。20多天的接触,这位父亲把更多的信赖悄悄地放到他的身上。单根法深夜从家中赶来。

    当时的场景情势逼人。单根法已经是踩到最后的时刻。除了呼吸机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他果断采取排除法,立即撤掉呼吸机。拿起皮球直接接到病人的气管套管上。他试着用捏皮球的方式给氧。发现阻力很大。显然,问题不在呼吸机,很可能是气道堵塞了。

    于是,他顾不得太多的规程,一把将不起作用的气管套管拔了出来。呀,果然有一块痂皮,不知轻重地卡在气管远端的入口处。谁能想到,有时要命的竟是微粒尘埃。而这样的联想、判断,这样的迅速、果敢并不是与生俱来。随着痂皮的排除,大约一刻钟的工夫,病人缺氧状况改善,逐步清醒。之后,一条性命从死亡边缘又缓缓走回来。

    孩子的父母跪下了,嘴里说着高兴,却泪水纵横。谁能想到,之后的日子里竟有那么多的美好等着女孩子。单根法不仅吃了她的结婚喜糖,还吃了她的添子喜蛋。
, 百拇医药
    其实,医生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很小的事情可能就和性命划上等号。

    “评判标准:是否保护病人的利益”

    2002年12月,在全国胸腔镜外科10周年总结大会上,中华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学会,对为此项技术作出重大贡献的专家给予充分的肯定。单根法被授予国内5名开拓者之一的荣誉。

    1992年,单根法和他的同事在国内率先引进“微创外科概念”,在上海首先开展了电视胸腔镜微创外科技术,并致力于它的推广应用。他目前已经完成近700例胸腔镜手术,从而使新华医院在胸腔外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自发性气胸、癌性胸水、肺良性肿瘤、早期肺癌、脓胸、贲门头弛缓症、纵隔良性肿瘤等胸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而作为开创人,有着10年胸腔镜手术临床经验的单根法,却认为“胸腔镜”不过是心胸外科中的一碟“小菜”。到目前为止,他认为在气胸及良性胸腔疾病中应用已渐趋成熟。至于治疗恶性肿瘤,他非常慎重。理由是,任何新的东西,在它给人们解决某一种问题的时候,要同时兼顾它可能带来的另一种麻烦。单根法考虑更多的是,对于癌症病人长期生存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医疗技术的好与坏,看什么?就看它对病人全面的责任。
, 百拇医药
    这可能是有些迂腐。但是学术上,单根法不主张盲目赶时髦。当然,写几篇论文潇潇洒洒,刊登出来更是风风光光。然而,若干年后,哎呀,出问题了。再调整,再补充。在这一点上,他更希望稳妥些,全面些。我们所做的事情一定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1979年,单根法与他的同事在上海市最早开展胃-食管管状吻合器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在食道的吻合上,他们第一次对手工缝合提出挑战。这项技术发展到今天已被证实是大势所趋。大量的病例证明,术后病人的并发症明显降低。至今,单根法所在的科室已完成了1200多例吻合器应用手术。

    同样,外科方面有些观念需要变一变。按常理,外科耍的就是手术刀,似乎只有手术技巧方显英雄本色。其实,刀法定论只是略见一斑。比如遇到晚期病人,究竟是拿掉,还是不拿掉?这里不是比外科手术技术水平高低的问题。单根法认定,关键是看病人的生存质量。如果手术后病人仅存活3~6个月,而不手术,或许生存质量更好,生存时间更长。他认为无须多讲,选择只有一个,标准只有一个。
, http://www.100md.com
    这就是单根法,一个坦然面对病人,又始终怀揣沉重心结的外科医生。

    单根法简历

    单根法教授,1949年9月出生。心胸外科专业博士生导师,上海新华医院副院长、心胸外科主任。中华心胸血管外科学会胸腔镜学组委员、中华心胸血管外科学会上海分会委员。单根法教授长期从事心胸外科临床工作,有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擅长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的外科治疗。近年来,单根法教授开展胸部恶性肿瘤耐药性和干细胞心肌移植的临床基础研究,开展了冠状动脉微创搭桥术临床应用研究,并获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教委相关资助课题三项。单根法教授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2部。他曾被评为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和二医大先进工作者。

    [ 上 页 ], 百拇医药(袁 源)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