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13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2687472
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1日 大众健康2013年第7期
     睡眠在人的一生中占据了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人体休养生息、调整修复的过程。因此,古今中外,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平民百姓,都十分重视睡眠养生。英国文豪莎士比亚把睡眠比作“生命筵席上的‘滋补品’”;清代文人李渔有言“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指出“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肾,睡能坚骨强筋”;俗谚亦有“不觅仙方觅睡方”、“吃人参不如睡五更”的说法。

    睡眠不仅与养生息息相关,还是人生的一大乐事、雅事。清代袁开昌的《养生三要》云:“安寝乃人生最乐”。中国古代的养生家们对睡眠的环境、寝具、宜忌论述甚详,如何健康睡眠、如何享受睡眠,成为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睡眠环境

    安静、幽暗、避风,且温湿度适宜,这是古代养生家们对睡眠环境的基本要求。卧室满足了这些要求,可以使人容易入睡,睡眠质量高,不易感受风寒暑湿而生病。

    《老老恒言·安寝》指出:“就寝即减灯,目不外眩,则神守其舍”。《养生延命录》亦云:“凡卧讫头边勿安灯,令人六神不安”。中医认为“神安则寐”,而炽热明亮的灯光为阳热之源,使人六神无主,难以入睡,故睡觉时应熄灯或拉上窗帘遮蔽光线,营造幽暗静谧的环境。

    风为百病之长,故养生家们特别强调卧室应避风。《养生延命录》云:“醉卧不可当风,亦不可用扇,皆损人。”《千金要方》亦云:“不欲露卧星月,不欲眠中用扇。”当然,寝室终日紧闭,密不透风也不可取。高濂在《起居安乐笺》中就提倡人们在晴朗的日子里将门户打开,使空气流通,阴冷潮湿的天气则紧闭门窗,阻挡寒湿之气,这在气候潮湿的南方地区尤其适用。

    在此基础上,养生家们还对卧室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起居安乐笺》主张在屋前种植梧桐、松、桂、兰、竹,室内陈设古物书画。我国古代有许多以“卧游”为名的山水画作,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如明代画家沈周作《卧游》图册。“卧游”的说法源自南朝宋宗炳在卧室四壁挂山水画,可于卧床时纵目游览的典故。不同于挂轴,图册还可于卧床时仰面翻阅,观纸上山水花鸟,游目骋怀,轻松怡然,有助安眠。

    这自然是文人的闲情雅趣,人们也大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情趣来布置卧室及周边环境,置身其中感觉心情怡然放松,自然有利于睡眠。而过于奢华绮丽的装潢风格则是不可取的,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指出,“居处不得绮糜华丽,令人贪婪无言,乃祸害之源,但令素雅洁净,无风雨暑湿为佳。”

    床榻

    床榻是睡眠时必不可少的器具,其尺寸、材质及其设计不但与睡眠健康有关,也是主人志趣的体现,同时也是风俗文化的见证。

    寝具中最重要者首推床榻。高大者为床,低狭者为榻。明末清初文人李渔在其《闲情偶寄·床帐》中表达了对床的深厚感情:“日间所处之地,或堂或庑,或舟或车,总无一定所在,而夜间所处,则止有一床。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较之结发糟糠,犹分先后者也,人之待物,其最厚者莫过此。”

    中国人床榻的设计制作十分讲究。这种讲究不仅是对艺术性的追求,也有对舒适性和人体健康的考量。东汉服虔《通俗文》记载:“八尺曰床,故床必宽大”。宽大的床铺可自由伸展翻身,使筋骨舒展,气血畅通,使人得到很好的休息放松。床的高度也有讲究。一般来说,不宜过高,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老老恒言》指出,“床低则卧起俱便”,主张床的高度以略高于就寝者膝盖水平为好。

    高濂在《起居安乐笺》中还提到一种设计巧妙的床,名为“二宜床”,即冬夏两宜之意。夏天在其上置一顶无漏帐,可避蚊虫入内,又可通风保持凉爽。冬天在床周围做七扇木格,其上糊纸,可抵御寒气。古人的床上多设有帐,帷幔闭合后,床帐便形成了一个宁静私密的空间,有助于宁心安神,帮助睡眠。古人还有在床帐内摆花、挂香囊或焚香的习惯,《孔雀东南飞》中就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的句子。这种香囊可以除湿气,避五毒,有防病的功能,同时芬芳的气息也可放松精神,使人酣然入眠。

    李渔有“白昼闻香,其香仅在口鼻;黄昏嗅味,其为直入梦魂”之语,因此他主张床帐中设一条案,“帐中有此,凡得名花异卉可作清供者,日则与之同堂,夜则携之共寝。即使群芳偶缺,万卉将穷,又有炉内龙涎,盘中佛手,与木瓜、香楠等物可以相继。”他还详细形容了睡中闻香的体会:“予尝于梦酣睡足、将觉未觉之际,忽嗅腊梅之香,咽喉齿颊尽带幽芬,似从脏腑中出,不觉身轻欲举,谓此身必不复在人间世矣。”如此酣畅洒脱的乐趣,可谓睡眠的一大享受。令床帐生香,高濂也有自己的办法。他提出在帐中悬挂一枚钻孔的葫芦,插香于其中,使香气四出,床柱上钉若干铜钩,可挂壁瓶,插四时花卉,“人与花伴,令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

    床榻对人的睡眠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古代有祭祀床神的风俗。这种风俗起源甚早,宋代开始见诸文字。床神有公母二神,宋人杨循吉《除夜杂咏》诗云:“买糖迎灶神,酌水祀床公”。床公喜茶,床母嗜酒,“酌水祀床公”即以茶酒祭祀床公床母之意。祭祀床神,可保佑家人终岁安寝,夫妻房事如意,母婴平安顺产。

    枕头与被褥

    除床榻外,枕头也是睡眠养生中的重要环节。《论语·述而》中有一句广为传颂的名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其中“曲肱而枕之”意为枕着弯曲的胳膊睡觉,是为君子安贫乐道的象征。《梦溪笔谈》记载古代士兵以牛皮制成箭袋,睡觉时则以之为枕,以其中空,数里内有车马声,则皆闻之,此牛皮枕为一物二用的巧妙发明,军旅生活的艰辛亦可见一斑。据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睡觉以圆木作枕,身体稍一翻转,便会随着圆木的滚动而惊醒,随即起身伏案写作,其勤勉令人钦佩。

    然而,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枕头非但无法养生,反而会损害健康,不值得提倡,只是耐人品味的史话罢了。

    真正利于健康的枕头,古代养生家论之甚详。《老老恒言》对枕头的制法、长短、高低、软硬都有详细说明。枕头的高低须注意,太高则会使颈项酸痛,转动不力;太低则使阳气不达,头晕目眩。我国素有枕头“长寿三寸,无忧四寸”说法,一寸约为3厘米,故枕头的高度以10~13厘米较为适宜。 (韩晓雯)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