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15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621707
历史博物馆——穿越千年的中医学堂(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日 大众健康2015年第2期
     师徒间的传承一直都是古代中医教育的主要形式,这种一对一的“小班授课”确实能够有效传承医技,多数我们所熟知的中医大家都是拜在名师麾下,继承并发展了师傅医术的高徒。

    虽然师带徒的教育方式直接有效,但也有一定的缺陷。这种传承往往是一线单传,受众面很小,不少技艺的失传也和这种个体化的行为有关。所以,从南北朝开始,出现了以官方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有志青年们学习中医药也多了一个新的途径——考取官办的中医学堂。

    中医学堂兴衰史

    南北朝时期,官办学堂开始萌芽

    最早有关中医学校教育的记载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在南朝元嘉二十年,当时的太医令秦承祖上奏章,建议兴办官方医学教育。而在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也曾诏令群臣,设立了太医博士、太医助教的职位。虽然当时官办学院的设置显得粗糙,但却是政府出面兴办医学教育的开端,为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唐时期,医学校正式成立

    隋唐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型医学专科学校——太医署,下设医学部和药学部。太医署不仅出台了招生、教学、考核、奖罚等方面的制度,并且在中央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地方教育,招生和师资规模也逐渐扩大,从各级学校走出了大批优秀的医学生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