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17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013656
久负盛名的“带下医”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日 《大众健康》2017年第1期
     在夏、商、周时期,中医妇科学就已经有了萌芽。从甲骨文的卜辞中我们可以发现,早在商代已有关于难产等产孕病的原始文字记载。《山海经》中亦有记载“使人无子”或“宜子”的药物。

    妇产科的由来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马王堆医书中,《五十二病方》、《阴阳十一脉灸经》、《胎产书》均有涉及妇科疾病的内容。而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提出了妇科基本理论,涵盖经、胎、产、妇科杂病等各个方面,并记载了第一个调经方剂,为中医妇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开始把妇女特有的一些疾病与内、外科疾病分开。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首次以妇女经带杂病、妊娠病、产后病的排列,详细论述妇科病的病因病机。

    宋朝的专门医事机构太医局下设九科,产科为其中之一,标志妇产科已发展成独立专科。南宋陈自明所著《妇人大全良方》系统论述了妇产科常见疾病,明确提出“凡妇人三十六种病,皆由子脏冷热,劳损而挟带下,起于胞内也。是故冲任之脉,为十二经之会海”,是一部较完善的妇产科专书,对后世影响巨大。

    在不断继承前代成果和临床实践总结中,明清时期的理论认识有了显著提高,对妇科疾病的辩证论治规范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大量的妇科学著作面世。清朝晚期开始融入西医妇产科学知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