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17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090557
旅之身 游之心(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大众健康》2017年第8期
     心灵、身体都应该在路上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旅行会让人身心愉悦。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黄薛冰介绍说,在旅途中,赏美景,览建筑,首先感官会非常愉悦。通过感官的享受,让自己的心情愉悦。

    游历名山大川,置身于雄伟的大自然之中,会让人心胸开阔,产生一种忘我的体验。人们生活工作在都市中,压力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走进大自然中就可以进入短暂的忘我状态。事实上,忘我的体验可以让身心修复,让人进入更加深层次的平静。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旅游中伴随的运动,有益分泌多巴胺、五羟色胺等物质,有助于调节人体进入良好的情绪状态。

    当然,也要看到,并不是所有的旅游都一定能得到身心的调节,要看是采取什么样的旅游形式和内容。黄薛冰说,如果去的地方,人挤人,行程也比较赶,甚至可能得到不良的效果。旅游应该多去感受积极奋进的力量,不一定要有具体的目标,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情绪状态和生存状态,进行个性化的选择。

    旅行,不应该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行动,去看长城还是去看大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我心灵的调整,是身体、精神一起走在路上。

    旅行中不要有太多的刻意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传统媒体中关于旅游的宣传,都是提醒人们出门在外旅游,要事事小心谨慎。大多数老年人在旅游中多持警惕的心理,他们认为旅游中到处充满了陷阱和骗局,随处都有危险、不安全和不安定。王原认为,有警惕性是好的,但如果把防备心时时放在旅行过程中,那么可能会失去快乐。更有甚者,有的人抱着挑毛病、时刻准备投诉的心理去旅游,即便是一顿饭少了一个菜,导游少说了一句话,片刻的关注不到就要去投诉。这种极端的心理状态是不应该带到旅行途中的。旅行的意义是放松和享受,尽管旅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但千万不要把找茬贯穿于旅行的始终。要积极面对问题,有不愉快也应该及时放下,在旅行结束后一并解决。

    另外,也有人把旅行当成生命的全部,把旅游作为职业。其实,带着任务去旅游,有時候会很累,而且不会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每次旅行要写出来20篇微博,甚至写出一本书,每天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琢磨选题。如果旅行成为生活的全部,甚至成为一项工作,这样的旅行就不值得人们羡慕。

    链接 “数”说旅游

    1.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其中,城镇居民31.95亿人次,增长14.03%;农村居民12.4亿人次,增长4.38%。国内旅游收入3.94万亿元,增长15.19%。

    2.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

    2016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5%。其中外国居民2815万人次,增长8.3%;香港同胞8106万人次,增长2.0%;澳门同胞2350万人次,增长2.7%;台湾同胞573万人次,增长4.2%。

    3.全年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

    2016全年,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其中外国人在华花费668亿美元,增长10.3%;香港同胞在内地花费305亿美元,增长2.3%;澳门同胞在内地花费76亿美元,增长3.1%;台湾同胞在大陆花费150亿美元,增长5.0%。

    4.公民出境旅游人数:1.22亿人次

    2016年全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1.22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3%。出境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

    5;预计: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继续增长

    我国旅游已经发展到由大众化旅游中高级阶段,向日常休闲回归。休闲需求进入越来越多百姓的日常生活,国内旅游需求旺盛。预计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48.80亿人次,同比增长10.0%。

    入境旅游市场将继续保持稳步复苏的势头,进入全面恢复的发展通道。预计2017年入境旅游人数有望达到1.43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到1260亿美元。

    在国内休闲旅游替代加速、人民币贬值、跨境电商全面发展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出境旅游市场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预计2017年出境旅游人数达1.27亿人次。 (荆伟龙 王原 黄薛冰)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