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18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294729
清凉饮料好喝,可别用来送药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日 《大众健康》2018年第7期
     酷暑时节,很多家庭喜欢自制冰镇绿豆汤来清热消暑。有些人患了病甚至用绿豆汤代替白开水来服用药物,可是又担心绿豆汤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那么,到底能不能用牛奶、茶水、碳酸饮料等送服药物?火箭军总医院药学部主任童卫杭为大家指点迷津。

    绿豆汤

    服西药时

    虽然关于绿豆影响药效的传闻很多,但目前为止还未有确切证据表明绿豆能让某种药物失效。现代研究发现,绿豆中含有蛋白质、烟酸、叶酸等。此外,绿豆中还含有鞣质、黄酮、生物碱、植物甾醇、皂苷等生物活性物质。

    绿豆中的蛋白质、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可与有机磷农药、汞、砷、铅化合物结合形成沉淀物,使之减少或失去毒性,并不易被胃肠道吸收。因此,在误服农药导致中毒或重金属中毒时,可服用绿豆汤或用生绿豆研粉冲服来解毒。同理,以生物碱、金属离子为活性成分的药物(如维生素B12、钙制剂、铁制剂等)可以与绿豆中的成分结合为不溶物,不利于药物的吸收,也使得这些药物失效。

    服中药时

    绿豆本身就是一味中药,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健胃、利水消肿的功效。如果有中暑、咽喉疼痛、咳嗽、腮腺炎、口干、口苦、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等热症、实证时,在服用中药的同时饮服绿豆汤,不会影响药效,两者还可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但如果有脾胃虚寒、身体阳虚的表现,如慢性胃肠炎,肢体关节冷痛、麻木、活动不利,腹痛、腹泻、痛经等虚寒之证,正在服用治疗这些疾病的温补类药物及温经散寒类中药时,则应避免服用。否则,不仅会降低药物疗效,还会加重病情。所以,服中药时能否喝绿豆汤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及所服中药性味而定。

    碳酸饮料

    碳酸飲料如可乐、雪碧等,其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与胃酸中和后,会增加弱碱性药物(如红霉素等)的吸收,可能间接导致用药过量,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碳酸饮料会增加布洛芬等药物的胃肠刺激。此外,碳酸还会影响某些药物的稳定性。

    茶饮料

    中药、西药都不应用茶饮料送服。茶含有较多的鞣质。鞣质可降低酶制剂(胃蛋白酶、乳酶生、胰酶、多酶片)的生物利用度。还可使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毒副反应增加。鞣质可与硫酸锌、葡萄糖酸锌、硫酸亚铁、富马酸铁等铁锌制剂产生沉淀,不仅阻碍了药物的吸收,对胃黏膜的刺激也特别大,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胃部不适等不良症状。鞣质可与洋地黄甙类、麻黄碱、奎宁等生物碱生成沉淀,变性,失活,使其疗效降低。茶叶里含有2%~4%的咖啡碱和微量的茶碱、可可碱,具有兴奋高级神经中枢、强心、利尿、刺激胃酸分泌等作用。口服用镇静催眠药、抗组胺药、镇咳药,以及中药知母、贝母、酸枣仁等,也不宜饮茶,因为茶与这些药物起拮抗作用,降低疗效。

    含乳饮料

    牛奶、含乳饮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够明显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降低药效。用含乳饮料服药,很容易令胃肠出现钙化物,导致药力失效,严重者更会生成胆结石、肾结石。含乳饮料内丰富的钙离子,可与四环素族、异烟肼生成络合物或螯合物,使其不易被胃肠道吸收,减弱抗菌作用。牛奶、奶酪等乳制品富含组氨酸,不应与抗过敏药同服,以免造成体内组胺蓄积,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不适症状。另外,服用止泻药不能饮用牛奶,因为牛奶不仅会降低止泻药的药效,其含有的乳糖可能加重腹泻。因此,在服药前后1小时~2小时最好也不要喝含乳饮料。

    由此可见,服药用温白开水最好,因为温白开水不会影响各种药物的吸收。而碳酸饮料、果汁、牛奶等由于其中的成分较复杂,都不宜作为服药时的“水”,否则将有可能影响疗效,产生不良后果。另外,服药时,对饮用的开水温度也有一定要求。治疗胃病、感冒等疾患的药物,水温宜热,以比通常水温感觉烫为适宜。但有些药不宜用热开水送服,包括助消化药、维生素、止咳糖浆、活疫苗、含活性菌类的药物、清热类中成药。多酶片胃蛋白酶合剂、胰酶片、多酶片、酵母乳酶生、维生素C等助消化药,遇到高温极容易受到破坏而失效,因此服用时不宜用开水冲化而应以温开水送服。小儿麻痹糖丸属于活疫苗类,因此宜用凉开水送服。 (莫鹏 陈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