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201
编号:13520024
孩子一定要自己带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日 《大众健康》 20201
    

    孩子要和父母住

    案例一

    一位中年女士这样诉说自己的困惑: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感觉不受别人欢迎,感觉别人在排斥自己。我就想努力搞好关系,主动表示热情,甚至总是想方设法讨好别人,结果总会凭空生出不少烦恼。这是为什么?

    原来,女士刚刚断奶就被送到了姨妈家。直到上小学才回自己的家。可是,家是那样陌生,家里的几个姐妹更是陌生。“去,回你姨家去。”女士记得姐妹们常在欺负自己时说这句话,自己总想讨好她们。

    刚回到家不久的一天,女士洗完脸够不到毛巾,看看爸爸看看妈妈,却不敢说让他们递给自己。后来妈妈说起这件事,还说,就不递给你,看你叫不叫妈妈,说完还哈哈大笑。

    女士这样的生活经历,会让幼小的童心感到被遗弃、被冷漠、被伤害,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不安全感就会导致防御反应。怎样保护自己呢?讨好,便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而且成了她的一种人际关系模式。

    案例二

    小雪平时工作忙,生下宝贝女儿后,就把孩子交给姥姥姥爷照顾。刚开始的时候,小雪每天下班不管多晚都要去父母家,陪一会儿女儿。后来,单位来了新任务,天天要加班,就好长时间没有去。

    女儿两岁生日的时候,已经不认得爸爸妈妈了。生日一整天,只要小雪和爱人想亲近女儿,女儿都会大哭。

    总算慢慢长大了。“妈妈,我今天从幼儿园放学后,是回姥姥家还是回你家?”“妈妈,将来我长大有小孩后,我要买一个大房子,让你一起住,这样我的小孩就可以一直住在‘自己’的家了。”

    “莫非我该把孩子接回自己的家?”女儿的话,让小雪的心痛很久很久。

    孩子丢给别人带 或是一种心理问题

    在孩子的养育上,有些父母的缺位,导致孩子的亲情缺失和心理暗伤。这不仅影响到孩子的童年,而且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甚至终生。从心理学角度说,父母缺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是社会心理方面。不同的社会文化,会形成不同的社会心理。比如,在欧美和日韩等国,有一种很深的文化观念:孩子一定要自己带才是对孩子负责。而在我国,古代大户人家以及皇室内,孩子都交给别人养育。即便一般家庭中,也没有非要自己带孩子这样的理念。更有甚者,还有一种社会心理的偏差。人们把养育孩子归为私事,为了所谓的公事,可以不顾孩子;为了所谓的事业,可以放弃孩子。

    其次是个体心理方面。很多父母对亲情缺失给孩子带来的心理隐患缺乏认识。很多年轻的父母也没有认识到,亲情不是血缘直接决定的,只能在长期的亲子互动中培养。而亲情对亲子双方的成长都有积极心理意义。此外,如今的年轻父母是我国第一批独生代,习惯了被父母全方位的照顾,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容易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给老人。

    做好父母 要有三个认识

    想让孩子的亲情不缺失,最首要的是在孩子的养育上父母做到不缺位。就是说,父母要把养育孩子当成自己的事业。

    最关键的,就是主动进行认知调节,解决好三大认识问题。一是认识到亲情缺失对孩子的危害,避免疏忽孩子。二是认识到养育孩子对父母的意义。养育孩子,也是父母心灵成长的过程,浓浓的亲情感受是一种幸福。三是认识到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责任。别人帮你带孩子,是“帮助”,不是“责任”,责任还是要自己来担当。

    不让孩子亲情缺失 可以这样做

    ◆孩子生命的早期要自己带。一般情况下,父母应该自己带到3岁,至少哺乳期应该自己带孩子。要多与孩子肌肤接触,多和孩子一起玩耍,多与孩子说说话。虽然孩子不一定能懂,但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请老人来家里带孩子。如果确实需要老人帮助,最好是请老人来家里帮助带孩子。这种情况下,父母下班回家来,要主动增进与孩子的接触,晚上孩子睡觉时一定要陪着孩子。

    ◆如果需要把孩子送到老人家里,千万不要不闻不问。晚上应尽量接回孩子,并保证有足够的亲子接触时间。如果两家相距很远,父母一定要经常去看孩子,周末尽量把孩子接回来。

    ◆孩子年龄大些了,有些父母要外出打工。这种情况下,应该尽量避免与孩子长期分离。此外,父母还要创造条件增进和孩子的联系,经常给孩子打电话,传递一份亲情。

    ◆要经常和老人沟通,交流养育孩子的科学观念和方法。如果发现老人过于宠爱孩子或有其他问题,要耐心和老人商量,相互配合。

    ◆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如果自己不能带孩子,一定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话,向孩子说明父母这样安排的原因,以及父母難舍的心情,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被父母抛弃感”,不给孩子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百拇医药(马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