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健康》 > 202011
编号:13794414
李士华 妇产科男医生(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1月1日 《大众健康》 202011
    


    李士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兼妇科主任,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第一届附院名医。曾获江苏省“百名医德之星”、医院“十佳管理人才”等称号。

    “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这是每位男妇产科医生都避不开的一个问题。

    对此,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兼妇科主任李士华总是笑着回答:“我干妇产科是个意外。”

    1989年,李士华从南通医学院毕业后,工作岗位被分派到了医院妇产科。当时,他心里其实是介意的。“想不通啊,一位男医生怎么去做妇产科!那时候的妇产科病人,对男医生的包容度也不如现在。病人会赶我出去,家属也不让查体,我觉得很郁闷。”

    20世纪80年代,妇产科的男医生非常少。李士华刚工作那几年,难免会被病人当“外星人”一样看待。有一次,一名高龄产妇即将分娩,已经被推入手术室。李士华准备进去帮产妇接生,谁知竟被站在手术室外等候的产妇家属拦住了。家属情绪激动,大声呵斥医院,为何让一名男医生帮他们家人生产。李士华回忆,当时由于时间紧张,医院只好临时换上了一名女医生。

    面对这种不理解,李士华觉得很尴尬、很委屈,但凡事总要从自身找找原因。“病人为什么不让你查?后来想想还是自己水平不够。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认真看书,取长补短。”李士华说。特别是1997年,他到山东省人民医院学习,发现那里妇产科方面的权威人物都是男性。如果妇产科男医生的医技高超、医术精湛,自然无人质疑。

    “既然来了妇产科就要好好干,干出一点名堂来。”事业处于起步阶段的李士华一个人走进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正是由于没有想到会干妇产科,他甚至对盆底的解剖结构都不很熟。于是从自己的短板开始,李士华一步一个脚印,果然把医院的妇科肿瘤干得风生水起。

    如今的李士华,说起自己作为妇产科男医生的优势,已经是侃侃而谈。男医生的精力更加充沛,技术也不逊于女医生。尽管许多女性妇产科医生在手术中表现得很好,但考虑到身体条件,男性医生在手术中更加敏捷、反应较快,体力也更能支撑大型手术。李士华干了30多年妇产科工作,如今科里的男医生越来越多了,已经发展到7人。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李士华出身医学世家,父亲是一名老中医。从小,他耳濡目染,“长大后要做一名医生”的念头从来就没断过。李士华回忆:“父亲过60岁生日的时候,一家人都在等着他吃晚饭,但就是找不到他人,不知道他去哪了,那时候又没有手机、电话。到了晚上八点钟,父亲才回来。原来他为了一个疑难病患者,特地跑到南京查资料去了。”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受父亲影响,李士华也成为一个爱思考、勤钻研的人。“我父亲对我要求非常高,他对病人不离不弃的精神也影响着我。”

    临床工作中,李士华发现当时有很多恶性肿瘤病人,不得不前往上海、北京的大医院接受治疗,但那时候交通不发达,病人往返花费较高。为了帮助病人实现就近解决问题,他下定决心从妇科肿瘤上进行突破。

    从医书中获取新知识,从临床上积累新经验。从医30多年,李士华凭借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了无数患者的信赖和赞誉。

    几年前,李士华参加了一场专家会诊,当时讨论的病例是一名18岁的年轻姑娘。小姑娘肚子疼痛3天,检查发现卵巢里面长了一个大肿瘤,必须手术切除。谁知在手术过程中,快速病理报告显示这个肿瘤是恶性的。“卵巢肿瘤如果是恶性的话,子宫加对侧的卵巢都要切掉,但小姑娘才18岁啊!”千钧一发的时刻,李士华大胆跟家属商量说:“虽然快速病理报告显示是恶性,但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还需要進一步验证,并不能就此完全确定。”

    家属听从李士华的建议,没有立即切除子宫和卵巢。一周后,进一步的病理报告出来了:良性!得知报告结果时,小姑娘的家人非常激动,跪到李士华面前,感谢他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李士华说:“我只是运用我学到的知识帮助了她。病理科的诊断要看细胞学的形态,但是这位病人比较特殊,细胞水肿,所以在镜下初步判断是恶性肿瘤。快速病理报告要马上做出判断,存在误判的可能。这是我经常到病理科看片子,得到的一个知识点。”

    

手术五字诀“轻、灵、稳、准、巧”



    李士华擅长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微创技术包括宫腹腔镜手术、直视微创手术、经阴道各种手术及妇产科疑难杂症。他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手术五字诀,即“轻、灵、稳、准、巧”。

    说起这个五字诀,李士华介绍:“第一是轻,不能把组织夹伤。第二是灵,如果这个点不行,就要换个角度。第三是稳,不能一夹一抖,掉下来再夹一次。第四是准,切除的是不是病灶部分,要准确。第五是巧,要有技巧。”

    李士华的双手非常修长、灵巧,为了练好准确度,他曾将产房里3张产床上的布缝得密密麻麻。“一是练速度,二是练精确度。当时没有腔镜,大的子宫肌瘤我只缝3针。人家都不相信,说这怎么做得到。但因为只有这样,病人创伤才小,我们就做到了。”


    
, 百拇医药(丁志新 仇上斌)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