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老年保健》 > 2007年第3期
编号:11432466
逍遥游的启示
http://www.100md.com 2007年3月1日 《中老年保健》 2007年第3期
     笔者认识一位老教授,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曾经病魔缠身,当时他到医院检查,主治医生当着一群实习医生的面说:大家请看,这位老先生得的就是典型的鼻咽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无非是动手术、化疗、放疗,明白告诉他治愈率很低。

    这位老先生的家庭关系不好,所在的工作单位也无可留恋,于是他就把不多的积蓄揣在兜里,开始了一次毫无目标的远游。后来听他说,他是坐一程火车,走一程路;游一个地方,换一个地方,一直朝南。后来到了中国的西南边境,大概是云南与缅甸的交界。说话间这已是四十年前的事,当时国家经济并不发达,西南省份的边陲都较贫穷,这条路实际上就是过去著名作家艾芜在《南行记》中描绘的“荒蛮”之地。老先生一路上也是过着流浪汉般的生活。可结果倒好,三年之后当他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再到医院去检查,却发现他的鼻咽癌消失得无踪无影!

    如今,这位老先生已经过世了,但他活过了80岁,而且最终并不是死于癌症。他的逍遥游救了他的命。

    古代庄子的《逍遥游》中说,鲲鹏展翅高飞,“上游苍穹,下揽万物”。意在使人从人为和周边的环境禁锢中解放出来。顽固的疾病,说到底,是一个人经年禁锢于社会、人文、自然、生理、心理的诸多有害环境的产物,它表现在个体的身上,其实是个人与环境之间交互关系的结果。一个病人如果不能打破环境对他的反复影响,无法摆脱生活对他的既有束缚,不能得到精神的彻底放松,对于顽固的疾病,那就等于不能拔掉其根。顽固疾病的根子在,再精妙的医术大概也是很难有作为的,况且人类的医术有限。

    逍遥游是一种境界,使人突破生活的“常设日程”,虚己而游世,忘却心灵的痛楚(也包括幸福),投身于自然的怀抱之中。“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庄子·天下》),乃身心的特效药。这样的境界,有利于病人摆脱有害的局部环境,把功名利禄、钩心斗角、繁文缛节、人事纠纷、家庭不和统统抛到脑后去。远游带来的改变还包括:呼吸的空气,吃的饭菜,喝的水,起居的习惯,思想方法上的坏毛病和积年陋习,以及远离海量信息的包围等等。

    人要善与大自然相处,大自然使人率性正直,至清至信,超然物外,自在逍遥。古语云:泰山不以为大,芥子不以为小;四时不以为久,瞬时不以为暂;喜怒由己,进退自如。“移情山水”总是可以成全人的。

    行文至此,笔者须申明,笔者并不是提倡为治疗疾病都需要远走他乡。但是,对棘手的疾病,尤其是百思不解其病因的病,病家不妨寻求“与天地谋和谐”,突破固有的束缚,丢弃成为常规的习惯,否定过去的自我,把既定的秩序颠倒过来,这样,对于恢复健康、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或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百拇医药(何 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