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医药》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365963
腋部副乳腺切除整形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日 石秀萍
第1页

    参见附件(137KB,1页)。

     副乳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正常腺体以外的迷走乳腺组织所致,多发生于腋窝前线上[1]。男女皆可发生,女性多见。由于乳腺随月经周期变化出现肿胀疼痛,加之部分副乳腺周围有较多增生脂肪组织,使腋窝前出现半球状或不规隆起,形成腋部畸形,影响美观。故对有临床症状和有损美观要求手术者行副乳腺切除。我院自1995年6月至2005年8月结合整形技术对45例腋本部半球状和不规则隆起的副乳腺进行手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均为女性,年龄26~50岁,平均37.4岁,双侧副乳腺40例,单侧5例;有临床症状41例,表现为腋部胀痛,与月经周期有关,无症状者4例。站立时腋窝前线部位呈半球状或不规则隆起。范围3.0 cm×3.0 cm~10 cm×10 cm,隆起高度1~4 cm,在隆起组织内可扪及边界不清、质地柔韧、触痛的肿块。

    1.2 手术方法

    (1)术前患者取站立位,上肢平伸,用甲紫标出副乳腺组织隆起范围。(2)患者取仰卧位,上肢外展90度于腋窝最明显的一条皱纹下2 cm作平行切口或弧形梭形切口标志线(副乳腺较大者),放下上肢,切口被掩于腋下,两端不外露。(3)患者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局部浸润麻醉,沿切口标记线切开皮肤,游离皮瓣至标记副乳腺隆起范围,沿副乳腺组织边缘分离切除之,创面止血,肿块较大者皮下置细胶管引流,可吸收合成缝线皮内缝合,敷料填塞腋窝,胸带包扎。(4)术后24~48 h拔除引流,2周拆线。

    2 结果

    45例均术后切口隐蔽,隆起外形消失。大体标本:副乳腺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包块无包膜,质地柔软,有的与皮肤粘连。切面可见脂肪组织中有灰白色或灰黄色的乳腺组织,病理检查:均为副乳腺组织,其中32例报告腺体增生,3例慢性囊性炎症样改变,副乳腺周围均为脂肪组织,术后皮下积液1例,穿刺抽吸后压迫愈合,无腋血管神经损伤。随访1~10年,腋部瘢疤纤细,外形满意。

     3讨论

    患者常因腋部副乳腺胀痛和明显隆起外观畸形来就诊,一般外科手术不注重切口设计,只注重副乳腺切除,沿肿块长轴作纵行或梭形切口切除副乳腺,局部增生脂肪不作切除,术后切口瘢痕宽明显,仍有局部隆起,外观欠佳。针对上述情况,在切除副乳腺时,注重了切口设计[2,3]和局部增生脂肪切除,取得了满意疗效。在手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腋部隆起可随体位变化,切口设计、切除范围在术前确定;(2)切口方面与皮纹相一致,愈合后疤痕不明显;(3)术中切忌盲目深入寻找副乳腺边缘,避免误损腋部血管神经;(4)切除副乳腺游离皮瓣时切口边缘薄,向周边逐渐增厚,形成坡度,防止局部凹陷畸形;(5)术后腋部敷料应填塞饱满,上肢适当制动,有引流者保持引流通畅,胸带包扎,以防形成皮下积液。

     参考文献

    1 吴祥德,董守义主编乳腺疾病诊治.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

    2张涤生主编.整形外科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

    3 蔡振鑫,周竹超,张延龄.腋部副乳腺整形治疗.中国临床医学,2002,9:554555.

    作者单位: 301700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乳腺科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7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