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医药》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365966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日 张 炜
第1页

    参见附件(273KB,2页)。

     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是导致动脉硬化,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及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2例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者,均为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内科住院及门诊的患者。糖尿病诊断根据WHO标准(1999年),男58例,女54例;平均年龄(63.25±12.18)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5.8±2.5)kg/m2,治疗前至少停用其他降脂药物1个月;67例应用口服降糖药物,19例应用胰岛素,26例应用胰岛素治疗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所有对象血糖控制尚可,空腹血糖<7 mmol/L,餐后2 h血糖<10 mmol/L。血脂水平符合1996年全国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单纯总胆固醇(TC)增高者28例,单纯甘油三酯(TG)增高者50例,单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者4例。未应用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无严重肝肾合并症。112例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54例,2组年龄、性别、血糖、血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高脂血症的类型,对照组:单纯TC增高或以TC升高为主者服用普拉固10 mg,每日睡前服,单纯TG增高或以TG升高为主者服用非诺贝特0.25 g,每日2次。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自制中药调脂汤,处方:黄芪30 g,首乌30 g,丹参30 g,生山楂30 g,牛膝10 g,泽泻15 g,每日1剂水煎早晚服。2组疗程均为1个月。于服药前、服药1个月分别于晨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餐后2 h血糖检测。检测仪器为美国贝克曼CX9型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

    根据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原则制定的标准判定。显效:达到以下任何一项者:TC下降至正常或≥20%,TG下降至正常或≥40%,HDLC上升至正常或≥0.15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至正常或≥20%。有效:达到以下任何一项者: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上升0.130~0.157 mmol/L,LDLC下降10%~20%。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恶化:达到以下任何一项:TC上升≥10%,TG上升≥10%,LDLC超过正常值高限,HDLC下降≥0.103 mmol/L。

    2.2 2组疗效比较见表1,2组服药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比较见表2,从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4.8%,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表1对照组与治疗组疗效比较(略)注:两组比较,*P<0.05表2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血脂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中均有6例出现腹胀,轻度恶心,食欲不振,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消失。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加用保肝药并密切观察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3.1 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的特点是血甘油三酯、LDLC增高和HDLC降低的三联征[1]。这种血脂异常即使在血糖较好的控制情况下也不易消除,可能与遗传、胰岛素抵抗、肥胖等其他因素引起的血脂异常有关[2]。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非糖尿病患者群显著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高TG和低HDLC,部分患者有LDLC的升高,更重要的是糖基化和氧化LDLC,小而密的LDLC增多,乳糜微粒残体和VLDL残体增多。这些变化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更重要的因素[2]。英国的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经降低血脂可大大降低总死亡率和致命性及非致命性冠心病发作。如果临床治疗的重点仅放在降低血糖上而忽视了对血脂异常的治疗,就难以达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并发症的目的,因此调整脂代谢异常重要。

    3.2治疗组治疗后的TC、TG、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TC,TG、LDLC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的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采用小剂量西药与中药联合,西药中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与HMGCOA还原酶竞争性抑制作用,干扰胆固醇前体二羟甲戊酸的生成,减少胆固醇的合成。贝特类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脂肪细胞内环磷腺苷减少,脂蛋白苷酶活性增高,导致血中LDLC及甘油三脂廓清增加,肝细胞中VLDL和胆固醇合成减少,增加胆固醇经肠道排泄,达到降脂目的。糖尿病高脂血症属中医胸痹、中风、眩晕、消渴等范畴,表现肝脾肾虚损,运化、疏泄、气化功能失司,影响水谷精微的代谢。痰湿瘀内生、沉积于血脉,形成痰瘀互凝为病。以正虚为中,痰瘀为标,属本虚标实之征[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不仅有降糖降压降脂的作用,还有保护心肌、改善肾功能、调节免疫的功能,尤其适用于老年糖尿病脂代谢紊乱[4]。首乌能阻止胆固醇在肝内沉积,阻止类脂质在血清或动脉内膜滞留,促进肠蠕动,减少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或再吸收[5]。丹参、生山楂具有抑制脂质和胆固醇的合成,降低LDLC和升高HDLC的功效[6]。牛膝有利尿降压改善微循环的功能。泽泻能抑制外源性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合成,并能影响血脂的分布运转与清除[7],还有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作用[8]。调脂汤采用益气健脾、利水托毒的黄芪和滋补肝肾、益精填损的首乌扶正治本,丹参、牛膝活血行滞、祛瘀生新,泽泻淡渗利湿、使痰生无源,山楂行瘀化痰、消积治标。以此六药相伍,标本兼治,共奏补益肝脾肾气血,达气血流畅,痰瘀内生无源之功效。

    3.3 西药降脂迅速,但副作用较多,费用高。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其目的是在西药基础上配以中药辩证施治,取两者之优点,扬长避短,从不同途径降低血脂,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和协同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此治疗方案比单用西药疗效明显,副作用无明显增加。糖尿病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重者还存在肝、肾功能障碍,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我们选用小剂量西药加自制中药疗效确切,价格便宜,毒副作用小,对于年龄偏大,肝肾功能基础差,经济条件受限的患者,更是最佳选择。经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疗效满意、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钱熙国.糖尿病和脂代谢紊乱及冠心病.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249251.

    2 周超凡.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思路与方法.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及非药物疗法学研讨会专题讲座,北京:2004,10:2932.

    3 邓正照,钱荣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及治疗.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251253.

    4 孙立,姜杰,陈孝银,等.益寿调脂片对原发性高脂血症脂质调节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9:131133.

    5 刘凯,李传富,蔡海江.原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药物治疗进展.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315316.

    6 王永炎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第1版.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24012403.

    7 张愍,尹炳生主编.中西医结合高脂血症治疗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82287.

    8 喻嵘.茵陈五苓散对高脂血症及脂质过氧化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医杂志,1997,38:104105.

    作者单位: 843000 新疆阿克苏农一师医院干部病房科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