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医药》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365979
胫骨髁间前嵴撕脱骨折的治疗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日 马洪亮
第1页

    参见附件(292KB,2页)。

     胫骨髁间前嵴撕脱骨折是一种特殊的膝关节内骨折,因为胫骨髁间前嵴是前十字韧带(ACL)附着部,其撕脱骨折是前十字韧带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1875年Poncen首先报告,多见于运动损伤,青少年、成人均可发病,成人引起该骨折的暴力常较青少年为重,可伴有内侧副韧带损伤及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胫骨髁间前嵴撕脱骨折造成前十字韧带(ACL)功能丧失,产生膝关节不稳定,传统手术方法是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切开复位、钢丝或螺钉内固定。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临床应用,本病的治疗出现了新的进展。

     1 解剖学特点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屈戌的关节。关节内在水平面上有一对近乎8字形半月板软骨盘踞在周边,而在纵轴上也有近乎8字形的前十字韧带和后十字韧带。膝关节外的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也遥相交叉:内侧副韧带从后上斜向前下,外侧副韧带从前上斜向后下。内外交叉紧锁,有力地加固了膝关节的稳定性。前十字韧带起于股骨外髁内侧面,止于髁间嵴前方非关节面处,分为前侧束和后外侧束,前侧束防止胫骨前移,后外侧束防止膝关节过伸。当膝关节伸直时该韧带紧张,屈曲时部分紧张,部分松弛。该韧带为滑膜外结构,其全长为滑膜所包裹。

     2 受伤机制

    前十字韧带可防止小腿过伸及过度内旋。当暴力迫使膝关节过伸或胫骨过度内旋时,由于股四头肌的强力收缩超过前十字韧带的承受力,则会引起韧带的断裂或前十字韧带下端附着部的撕脱骨折。

     3 诊断

    (1)过伸膝关节损伤史。(2)伤后膝关节立即肿胀、积血。(3)膝关节伸直受限是本病特点。(4)Lachman征阳性。(5)X线正、侧位片证实有胫骨髁间前嵴撕脱骨折。(6)断层或MRI检查,但不作为常规检查。

     4 分类

    Meyers和Mckeever根据X线片胫骨髁间前嵴移位程度将本病分为3度。Ⅰ度:骨折没有移位或移位程度很小,膝关节伸直不受限。Ⅱ度:撕脱骨折片前1/3或后1/2抬起,前或后1/3仍与胫骨面相连形成绞链。Ⅲ度:撕脱骨折片完全分离、旋转移位。但因为X线片对移位骨折片重叠影象不好鉴别,故对Ⅰ度骨折而伸膝严重受限者,最好进行断层或MRI检查,其很可能是Ⅱ度或Ⅲ度撕脱骨折[1]。

     5 治疗进展

    传统方法,胫骨髁间前嵴撕脱骨折Ⅰ度保守治疗,Ⅱ度或Ⅲ度撕脱骨折切开复位、钢丝或螺钉内固定,国内、外已经统一,疗效肯定。但需要切开暴露关节,很显然损伤大、恢复慢。关节镜技术的日臻完善,以其独特的微创操作技术,为胫骨髁间前嵴撕脱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法。

    51 非手术治疗

    Meyer[1]曾对胫骨髁间前嵴撕脱骨折采用手法复位,骨折块移位未见明显改善,认为该骨折不可能用手法复位,而膝关节过伸常引起前十字韧带紧张,有可能加重移位。单纯采用手法复位保守治疗,骨折块不能复位,前十字韧带处于松弛状态,可引起膝关节不稳定以及继发性损害。也有人认为在屈膝20度时前十字韧带松弛,宜屈膝20度位固定。卢甲俊等[2]治疗无明显移位者8例,愈合后关节稳定,伸屈功能正常,抽屉实验阴性;12例骨折块翘起者,愈合后关节不稳定,抽屉实验阳性,出现不同程度关节痛。对于没有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胫骨髁间前嵴撕脱骨折,非手术治疗效果好;有明显移位的胫骨髁间前嵴撕脱骨折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骨折块不能解剖复位,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造成前十字韧带(ACL)止点抬高、韧带松弛,引起膝关节不稳定,长时间造成关节退变[3]。

    52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不仅可使胫骨髁间前嵴撕脱的骨折块解剖复位,同时也可修复内侧副韧带或内外侧半月板损伤。

    521 切开复位内固定:采用膝关节前内侧弧形切口,显露关节后探查骨折块移位情况,清除骨折块下的血凝块后整复,在胫骨内髁平台下方2 cm处对准胫骨髁间前嵴钻2个骨性通道,之后用钢丝在前十字韧带附着部的骨折块上贯穿,其钢丝两端分别从两个骨性通道引出,骨折块复位后旋紧钢丝。术中遇有前十字韧带或侧副韧带损伤则予以修补,遇有半月板损伤予以修补或切除。术后屈膝20~30度位石膏托外固定,6周后去除外固定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切开手术的方法也有采用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的,但不管怎样手术的方法暴露关节,创伤大、术后功能锻炼期痛苦、恢复慢。尹双波等[4]用切开复位钢丝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31例,术中解剖复位,术后骨折愈合,抽屉实验转阴率89%,优良率89.6%。宋修刚等[5]用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本病16例,骨折均满意愈合。张小卫等[6] 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本病221例,优良率95%。切开手术方法的髌旁长弧形切口,术中需要将髌骨向侧方脱位以显露骨折部位,髌上囊、髌旁支持带均受累。由于手术创伤大、外固定时间长、术后反应重、膝关节功能恢复困难、术后常见膝关节强直现象。

    522 关节镜手术:关节镜手术可显著地降低对膝关节功能的干扰,而且同样可以达到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效果,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微创外科(minimal inaggressive surgery,MIS)技术。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较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能同期诊断、治疗合并伤,是发展趋势。①关节镜视下钢丝内固定法:在胫骨结节内下方相距1 cm,分别向关节内钻入直径为2 mm的克氏针,穿过骨折块,进入关节内,两克氏针分别在前十字韧带基底部两侧。去除克氏针,沿隧道置入2枚硬膜外针套管。同样穿过骨折线及撕脱骨折块,进入关节腔,由其中一枚硬膜外针套管引入关节内直径为0.6 mm的钢丝,在关节内用直钳将该钢丝导入另一硬膜外针套管内,内外配合,一端向关节内推,一端向关节外逐步推送,将钢丝自另一硬膜外针套管导出关节外,拔出两硬膜外针套管,关节镜下确认骨折复位后,在胫骨结节处拧紧钢丝,完成复位内固定,冲洗关节腔,闭合伤口。术后屈膝20~30度位石膏托外固定3周,去石膏行功能锻炼。王立德等[7]关节镜视下钢丝内固定治疗本病12例均愈合,功能佳。张星火等[8]关节镜视下钢丝内固定治疗本病9例,平均随访17个月,优7例,良2例。张壮岱等[9]用相同方法治疗14例,优良率92.8%。夏春等[10]运用定位器关节镜下治疗本病12例,无1例骨块高浮,前相不稳定消失,关节功能恢复佳。冯华等[11]关节镜视下双股可吸收缝线(PDSⅡ)内固定法治疗26例,随访22例,关节活动正常17例,受限者5例,骨折全部愈合,除1例均解剖复位。其方法是:采用膝关节镜常规入路,充分清除关节内积血及凝血块。首先进行膝关节常规检查,特别注意两侧半月板前角有无撕脱,取出游离的碎骨块。仔细清理骨床及撕脱骨块,对于陈旧损伤的骨块清理应充分;伸膝位并在钝穿刺锥的协助下试行骨块复位,注意膝横韧带常遮盖在骨床前缘,应予以解除。在套管针引导下将固定缝线(PDSⅡ)横穿前十字韧带基底处;使用前十字韧带胫骨导向器(ACLaimer)精确定位,并用直径为2 mm的克氏针制备两个骨隧道,胫骨结节旁内侧做1 cm纵行小切口,ACLaimer角度定于40度左右。如骨折块较大,可将骨隧道的关节内出口定位于骨块前缘;如骨折块较小或粉碎性骨折,则定位于骨床前缘;在套管针引导下将细钢丝袢分别引入两骨隧道并显露于关节内,细钢丝袢与PDSⅡ搭接后,牵引细钢丝使PDSⅡ自两骨隧道引出至胫骨结节旁内侧小切口处。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后,PDSⅡ两端打结固定。术后石膏或支具制动4~6周。采用PDSⅡ作固定,避免了钢丝固定对膝关节的刺激及二次取钢丝手术。PDSⅡ的强度是同直径普通缝线的2.5倍,术后4周为初始强度的75%,6周为50%。所以,术后4~6周去除制动后,固定缝线的剩余强度加上松质骨骨折愈合初期强度,完全能满足不负重状态下的膝关节功能锻炼的需要。②关节镜视下空心螺钉固定法:该手术方法适用于骨折块较大的病例。常规关节镜检查损伤情况,将妨碍视野的粘膜韧带及脂肪垫舌瓣刨除。在屈膝 90度位AL入路进入关节镜,经AM入路以探针检查撕脱骨折情况,如骨块已完全脱离胫骨平台,需对骨折基底面进行清理,再以带有锐利尖端的钩针如ACL瞄准器,将骨块复位并固定于原解剖位置。经髌骨下极髌韧带内缘做一辅助切口,在套管导引下,由上而下地向骨折块钻入一根克氏针,用作导针及临时固定针;关节镜下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及确定克氏针的方向是否正常;沿导针以2.7 mm空心钻在骨折块的表面钻一浅孔以埋入螺钉;将3.5 mm空心螺钉(长度15~25 mm)经导针拧入固定,使螺钉尾端稍低于骨面。如选择的进针位置恰当,一枚螺钉已能达到确切的固定,必要时可经另一附加入路拧入第二枚螺钉。固定螺钉可采用通用的3.5 mm直径的AO空心螺钉,也可采用专门设计的可吸收螺钉。术后屈膝20~30度位石膏托外固定4周。Nedim Doral等[12]采用此方法治疗12例Ⅱ、Ⅲ度撕脱骨折患者,平均观察49个月,全部患者关节恢复正常伸屈角度,Lachman征阴性。

    综上所述,胫骨髁间前嵴撕脱骨折是膝关节内骨折,Ⅰ度撕脱骨折可保守治疗,效果较好。Ⅱ度或Ⅲ度撕脱骨折建议手术治疗,切开手术由于手术创伤大、外固定时间长、术后反应重、膝关节功能恢复困难、术后常见膝关节强直现象。关节镜手术可显著地降低对膝关节功能的干扰,而且同样可以达到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效果,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微创外科(minimal inaggressive surgery,MIS)技术。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能同期诊断、治疗合并伤,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Meyer MH.Fracture of the intercondylar eminence of the tibia.J Bone Jiont Sury (Am),1974,41:209.

    2 卢甲俊,李素珍.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50例远期疗效.新乡医学院学报,1997,14:307.

    3 Horibe S.Nonunited avulsion fracture of the intercondy eminence of tibia.Arthroscopy,2000,16:757.

    4 尹双波,赵文宽.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华骨科杂志,1996,16:556558.

    5 宋修刚,姜红江,谭庆远.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中医正骨,2002,14:40.

    6 张小卫,王金堂,郝福君.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手术治疗.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455.

    7 王立德,齐立志,张羽飞,等.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8,13:1113.

    8 张星火,于震山,张亚奎,等.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9例.中华创伤杂志,2000,16:247.

    9 张壮岱,张卫平,刘长安,等.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14例分析.河北医药,2003,25:654.

    10 夏春,董平,张祥生,等.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临床研究.中华骨科杂志,1998,18:203205.

    11 冯华,高波,王满宜.胫骨髁间前棘骨折的关节镜治疗.中华骨科杂志,2001,21:294296.

    12 Nedim Doral.Arthroscopic fixation of the fractures of the intercondylar eminence via transquadicipital tendinous portal Knee Surg,Sports Traumatol.Athroscpy,2001,9:346349.

    作者单位: 300270 天津市大港医院骨二科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