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河北医药》 > 2007年第12期
编号:11532707
下肢长骨疲劳骨折的影像学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日 《河北医药》 2007年第12期
     疲劳骨折临床多无典型外伤史,根据其X线平片与CT表现容易与骨肿瘤相混淆,导致不恰当的活检或外科手术,因此正确诊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19例下肢长骨疲劳骨折的影像学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1~21岁,平均16.3岁,14~17岁年龄段13例,占68.4%。就诊时间多为症状出现后1个月至2年,大多在3~8个月。

    1.2发病部位19例共21个部位,胫骨中上段7例,胫骨中段4例,中下段7例,股骨远端2例,腓骨中下段1例,其中同一人两处疲劳骨折者2例(双胫骨1例,同侧胫腓骨1例)。发生在左侧者9例,右侧者11例。

    1.3临床表现本组18例学生,其中15例为中学生,大多有长跑运动史,或因中考体育而在短期内有运动量加大病史。临床症状主要为局部疼痛(多为隐痛及酸胀)、肿胀,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无夜间痛,体检局部有压痛,大部分患者可触及包块,包块较局限、质硬。
, http://www.100md.com
    1.4检查方法本组均摄有x线正侧位片,其中有CT检查者8例,CT行二维重建者4例,既有CT又有MR扫描者6例,无CT而只行MR扫描者1例。

    2 结果

    2.1 x线平片局部骨皮质增厚者15例,局部出现低密度区者10例,低密度区呈横形,类似张口样4例;斜形者3例;不规则形者3例。出现明显骨膜反应者7例,其中平行状3例,丘状4例。出现明显骨折线者5例,折线多呈横形或稍斜形,均为不完全骨折,折线清晰者2例,模糊者3例,沿骨折线走行有横行致密带者3例,边缘较规则,范围较局限。骨痂形成2例,2例软组织轻度肿胀。

    2.2 CT骨膜反应占横断面全部者1例,局限性者5例;因骨折线多为横形或稍斜形,CT横断面上仅2例显示骨折线,边缘稍模糊。2例骨痂呈不定形或花边状,2例骨痂光整。8例CT横断面中骨皮质均有不同程度增厚,5例显示皮质内低密度区,矢状重建图像5例可见不规则的低密度骨折线。4例髓腔变窄。2例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2例轻度肿胀。
, 百拇医药
    2.3 MR 6例行MR检查,表现较为相似。骨折线、骨痂及骨膜反应在T1WI及T2WI像均呈低信号,折线上下髓腔内呈大小不一斑片状长T1、T2信号,信号不均,周围软组织T2WI像呈长T2高信号,压脂像髓腔及周围软组织明显呈斑片状高信号。

    3 讨论

    疲劳骨折属应力性骨折,文献报道多发生于骨负重最大的部位。发生于长骨的疲劳骨折据文献报道多为新兵,主要发生在胫骨中上1/3处。本组多为中学生,疲劳骨折以胫骨中段和中下段为主,胫骨上段的发生率较文献报道要低。股骨下段也是疲劳骨折的好发部位。

    3.1发病机制疲劳骨折在生物力学上又叫做“应力性骨折”,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交变应力:应力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在该应力作用下骨组织呈部分破坏,并同时伴有修复。(2)压应力:载荷越大,相对形成的压应力也越大。故疲劳骨折多发生于下肢。(3)剪切应力:疲劳骨折的远、近端分别附有不同收缩方向的肌肉起止腱。当人体运动时,如果肌肉收缩不协调、拮抗肌未来得及维持该处力学平衡而促成该处发生疲劳骨折。(4)拉应力:与剪切应力机制相仿,只是肌肉收缩时力的方向近似与骨干平行,形成相反方向的拉伸力量而促成疲劳骨折的发生。(5)骨的强度、刚度:前者是指骨的抗损坏能力,后者是指骨的抗变形能力。本组患者刚进入青年时期,其骨骼的强度、刚度尚不十分坚固。(6)力学解剖特点:骨干细,以密质骨为主,强度高;骨骺端膨大,以松质骨为主,强度低。二者移行部位是应力集中部位,因而容易发生疲劳骨折。骨的强度和刚度是疲劳骨折的内因,连续大强度运动是外因,生物力学机制是其内因的重要部分。
, http://www.100md.com
    造成中学生疲劳骨折的外因主要包括:(1)超强运动量或突然加大的运动量及运动强度。(2)未掌握运动要领或动作不协调。(3)计划不合理、场地不规范、器材不标准。上述因素导致中学生骨骼应力集中,超过骨的疲劳极限而发生疲劳骨折。

    3.2影像学分析

    3.2.1 x线表现:症状出现后3周~4周或更长时间才能显示骨膜反应和骨痂形成,因而x线对疲劳骨折的早期诊断价值不大。骨膜反应早期范围较大,多为平行状,与骨皮质问可见透亮间隙,边缘光滑,中晚期范围局限且与骨皮质融合致骨皮质增厚,断端附近可见骨痂生长,出现丘状骨痂对疲劳骨折的诊断价值较大。因反复的低强度损伤持续存在,损伤与修复同时进行,因此疲劳骨折的骨折线多不规则,可表现为不同类型的低密度区,周围出现修复性的边缘硬化和骨皮质增厚。低密度区周围软组织可出现轻度肿胀,但不伴有软组织肿块,可与肿瘤相鉴别。

    x线诊断长骨的疲劳骨折主要根据以下几点:①患骨有长期应力损伤积累史,侧重下肢跑跳的运动易发生下肢长骨的疲劳骨折;②无外伤史;③有典型的临床表现;④x线征象支持。满足以上4个诊断条件,即可诊断疲劳骨折。
, 百拇医药
    3.2.2 CT表现:显示骨折细节、髓腔变化及周围软组织优于x线平片。部分不规则的骨折线在横断面显示为略圆形低密度区,易误诊为骨样骨瘤和皮质内骨脓肿,注意鉴别。

    3.2.3 MR表现:MRI对于病变的显示较有特征性,早期可显示骨膜水肿,可显示局限性或弥漫性的长T1长T2的骨髓水肿,代表早期的骨小梁微骨折,亦可显示随后的增生硬化。出现T1WI与STIR双低信号的骨折线时较具诊断特异性。

    3.3鉴别诊断由于损伤与修复同时进行,部分骨折线呈不规则的低密度区,边缘有硬化,根据其x线表现易误诊为骨肿瘤。诊断要点是具有反复的运动损伤史,局部疼痛在运动后加重,而在休息后减轻。胫骨疲劳骨折主要需与骨样骨瘤鉴别,股骨远端疲劳骨折主要需与骨肉瘤和骨旁骨肉瘤鉴别。

    3.3.1骨膜炎:其骨膜反应与早期疲劳骨折不易鉴别,必须根据病史,并复查排除。
, http://www.100md.com
    3.3.2骨髓炎:主要与慢性局限性骨髓炎相鉴别,可结合病史。骨髓炎骨皮质、髓腔呈不规则硬化区,其内可见小的斑点状透光区,可有死骨及窦道,但无骨折线及骨痂,病变范围较大。

    3.3.3骨样骨瘤:两者均可见骨皮质增厚、骨膜反应及透亮区等表现,但骨样骨瘤多具有典型的夜间痛、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可缓解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籍此可有助于鉴别。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勿将疲劳骨折不规则的低密度区在C3"横断面的表现当作瘤巢,而误诊为骨样骨瘤。

    3.3.4骨肉瘤:肿瘤多位于干骺端,无长期应力损伤积累史,病变发展快,疼痛呈进行性加重伴夜间痛,局部肿块或全身症状明显进行性加重,表皮静脉可怒张,可有红、肿、热、痛表现。早期常表现局部骨膜反应,进一步发展骨膜反应中断,并出现Codman三角,骨质呈溶骨性或成骨性改变,多为筛孔样破坏和云雾状密度增高影,软组织肿块进行性增大,并有放射状骨针形成,一般无骨折线及横形致密带形成。

    3.3.5骨旁骨肉瘤:骨旁骨肉瘤早期与骨皮质之间可能有线状缝隙,但无疼痛病史,而疲劳骨折可见骨膜与皮质之间的透光区,但局部有疼痛,结合病史及体征不难诊断。x线短期复查对比是鉴别诊断的关键所在。, http://www.100md.com(吴文娟 王 莹 钟志伟 史 亮 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