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547489
带孙女识庄稼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老同志之友》 2007年第1期
     儿女们依稀还记得炸芒的麦穗、吐缨的玉米、弯腰的谷子的模样,但孙辈们就差得多了。他们所知道的只是电视或者课本上一些概念化的东西,而生活中并不知馒头来自小麦、米饭来自稻谷,稚嫩的心灵更谈不上对农民、对庄稼的感情。

    “头伏萝卜,二伏菜”。立秋后,我趁着到农民朋友给我的二分菜地里撒白菜籽的机会,特意带上孙女去见识农村。那天,早晨6点半我就用自行车驮着8岁的孙女辰辰出发了……

    颠簸在乡间土路上,后座上的辰辰连珠炮似的问起来:“这满眼的绿色就是大自然吗?南边地里长的是什么?那大棒子头上怎么长丝儿啊?”我告诉她:“那是玉米吐的缨缨线,供授粉用的,一根缨线一颗粒儿。你啃熟玉米时常见的就是这缨缨线,没有它玉米粒是长不成的。”“这弯着腰的大穗头是什么呀?”“是谷子,家里喝的小米粥就是它碾了皮去了糠熬成的。”倍感新鲜又好奇的辰辰没完没了地问着,我一边费力地蹬着车一边回答着:“这细秆的是高粱,它的粒儿就含在穗里,既能做酒,还能出口创好多的外汇。那叶子密密匝匝的是黄豆,你吃的毛豆角就是它长的。这开粉黄花的是花生,别看它棵小,等刨开时一棵能长一大嘟噜呢。垄上爬蔓的那是山芋,它的根儿在地里慢慢憋粗变大,撑得垄儿都裂开了缝儿,你最爱吃的红薯就是这么长的。”小孙女在我身后直劲儿“嗯嗯”地应着、问着,是那么新奇,又是那么专注。

    太阳穿透薄雾,蒸烤着绿油油的庄稼,地里又潮又热,孙女的脸涨得通红,湿透的头发紧贴着前额。后来她又帮我往地里撒白菜籽,我用锄板将土盖在白菜籽上。

    回来的路上,看着地里除草打药的人们,我告诉辰辰:“是农民用心血和汗水酿造着丰收,端起饭碗吃饭时,可不能忘了农民啊!”她缓慢地说:“爷爷,他们多不容易啊!”听了这话,我差点儿掉下泪来,一身的疲劳消失得无影无踪。, 百拇医药(白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