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08年第3期
编号:11585951
强制孝心:想说爱你不容易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日 《老同志之友》 2008年第3期
     不久前,上海市218名离退休老干部和他们的子女签订了养老协议书,协议要求子女必须加强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子女与父母不住在一起的,必须保证每天一个问候电话,每周不少于一次的探视,并帮助其承担家务等。据一些老干部反映,协议签订之后,孩子的电话明显打得勤了……

    无独有偶,北京也出现了类似的协议,部分街道开始推行“协议”养老。养老协议的甲方是社区居委会,乙方是“空巢”老人及其子女。其主要内容是社区居委会监督子女对老人的生活进行照顾,当“空巢”老人家庭的子女对老人生活照顾不周,或者没有按照协议执行时,老人有权向社区居委会进行投诉,并由居委会出面要求子女履行义务。签订这份协议后,居委会定期向“空巢”老人了解子女来家的次数,督促他们照顾老人,定期给家里打电话等等。

    其实类似的协议养老不仅出现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其他省市的大中城市也有相关的举措,看来协议养老已成为一种趋势。笔者就此采访了部分市民,他们坦率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归纳起来就是反对、赞同、既不赞同也不反对三方。
, 百拇医药
    反方观点:

    那份关心早被“协议”滤掉了

    李先生说:之前,孩子虽然很少来电话,但偶尔打来个电话,听到一句半句关心的话,我知道是孩子的一片真心,假如现在我签订了这样一份“协议”,虽然每天都能接到孩子的电话,但那份真正的关心早就被协议滤掉了。这样做“孝”是孝了,可后面的那颗“心”早就丢了。这样的电话不来也罢!

    正方观点之一:聊胜于无

    “有聊胜于无吧,”笔者的一位中年同事这样说。她给笔者讲述了发生在辽宁省辽阳市的一则真实故事,去年,辽阳灯塔市柳条镇一位老太太吞下20根钢针自杀,之后获救。在老人说到自杀的原因时,她说:儿子没时间陪她,她太孤独了……你看看,一个老人因为孤独竟采取了自杀的极端方式。对于这样的老人,有这样一纸“协议”,强制子女探望老人,减少其孤独感,老人也就不至于采取自杀的方式了。
, 百拇医药
    正方观点之二:人老了,没了好强心肋“说到这样的‘协议’,我们老两口还是赞成的。”一位姓黄的老太太和她的先生这样告诉笔者,“人老了,已没了生活能力,不靠子女又去靠谁?另外,子女来了,说说笑笑,我们老人心情也好多了。我们也不去想子女来是因为有这张‘协议’,还是别的什么,我们老人管不了那么多,只要子女常来看看我们就行了。”

    看来,现实中确实有一部分老人像黄老太夫妇一样,倍感寂寞,不管怎么做,只要孩子能常回家看看就行了。这纸“协议”对这样的老人来说,还不失是一场及时雨。

    第三方观点:习惯寂寞

    朱女士退休已近20年,她听了笔者的提问,没有从赞成还是反对的角度阐述问题。她告诉笔者,人应该习惯寂寞,当人一旦习惯之后,就不会有这些想法了。她说,人一旦习惯了寂寞,没人打搅也是一种乐趣。否则的话,你老是不能改变自己,不能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生活,一味只要求他人包括子女改变这又怎么行呢?

    编后语 看了上面的故事以及被调查人所持的观点,您作何感想?又持什么态度呢? 如果想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老人分享,请来信告诉我们。, 百拇医药(杜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