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0年第23期
编号:11990390
“易拉罐老人”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老同志之友》 2010年第23期
     北京西城阜成门的刘燮昌老人的家,被西城区授予“家庭艺术馆”称号,不少人因此亲切地称他为“易拉罐老人”。

    走进刘燮昌的家,无论是过道走廊还是书房居室,都摆满了造型各异、生动有趣的手工艺画。再仔细一看,这些成画的材料,都是平常可见的易拉罐。

    几年间,刘燮昌已经做了三百多个易拉罐工艺画,大幅的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小的有“玉鸟迎春”“四季花卉”。人物少的有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人物多的则有《水浒》里的一百单八将。无一不是美轮美奂,栩栩如生。

    刘燮昌退休之前曾是一名语文老师。2004年,他看到了一本介绍用铝箔纸制作工艺品的书,制作手法跟他当初给学生油印材料非常近似。“铝箔纸不正是易拉罐的原材料嘛!”想到这,刘燮昌将刻画蜡纸的铁笔又翻了出来,从此便开始了他的易拉罐手工艺画的制作,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进行创作之前,刘燮昌将收集来的易拉罐清洗干净,然后晾干,并用刻刀将易拉罐顶和罐底整齐地切割下来,接着将中间部分的铝箔展开拉平成纸状。

    他说,我教了大半辈子语文,易拉罐手工画的灵感大都来自语文课本和名著的插图。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龙凤、花鸟等装饰作品,全部作品都是利用易拉罐原本的颜色和图样。

    刘燮昌结合语文教学绘制了杜甫的《石壕吏》、 朱德的《我的母亲》、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朱自清的《背影》、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孙犁的《荷花淀》、高尔基的《我的母亲》、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衣》、契诃夫的《套中人》、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等诸多古今中外名著插图。

    2005年夏天,刘燮昌开始着重在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上下工夫。在一幅名为“苍鹰古松”的作品中,他将刻画好的古松树干、松叶、松枝以及苍鹰的翅膀、腿、爪都层层区分开来,再重叠地粘贴上去,效果很好。此外,他还运用易拉罐自带的颜色进行剪裁与选择性组合,并笑称这是“拿来主义”。

    他最得意的一幅作品是《三国五虎将》。5个人物都经过了铁笔的“精心刻画”,然后用圆珠笔将人物的表情和身披的战甲细细地勾勒拓写下来。接着,他在已描有形象的铝箔纸上,用铁笔在形象的轮廓中进行按压,使得线条分明。为了凸显层次,他会用铁笔较粗的部分进行敲打和整平,这也是最难的步骤,敲打是最需要悟性的,讲究手法的熟练,指尖的感觉决定了作品成色的好坏。最后再用双面胶将做好的铝箔纸作品粘贴在画布或者画纸上,这样才算是完工。在这幅《三国五虎将》中,刘燮昌将战马的鬃毛和尾巴的刻画都精确到了毫米,再经过两面的按压将其凸现出来,非常具有飘逸感。

    2005年底,刘燮昌的一个学生在出国留学前送给他一本水浒人物的画册,开玩笑说:“您说不定可以把这本册子上的人给刻一刻。”此语正中刘老师的下怀,便开始创作……等到2006年他的学生回国时,刘燮昌拿出制作的易拉罐手工作品《水浒一百单八将》给他看,学生惊讶得一时无语。

    2010年7月,刘燮昌又带着他的作品参加了由中国科协举办的“我的低碳生活”科技创意大赛,引起各方面的赏识和关注。, 百拇医药(兰 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