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080226
师昌绪:大科学家的小故事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老同志之友》 2011年第5期
     2011年1月14日上午,在万众瞩目下,他以91岁的高龄从胡锦涛主席手中接过中国科技最高奖的证书,国人为之骄傲,世界为之瞩目。

    师昌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作为金属学和材料科学家,他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主持研制成功航空工业急需的高温合金和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合金涡轮叶片,助推新中国几代战机飞上蓝天,直至最新一代“歼-20”隐形战机试飞成功,是共和国功臣,是位大科学家。

    这位大科学家,在他工作过29年的沈阳金属研究所,在他担任领导职务的国家自然基金委和中国工程院,在熟悉他的人们的眼中,却是一位朴实得少见,亲切得难寻的“好好先生”,一个永远乐观的“心里美”,一位有着传奇经历却深藏不露的令人尊敬的长者。

    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

    新中国诞生时,师昌绪正在美国留学。怀着以科学报效祖国的愿望,他在密苏里大学攻读了硕士学位,在欧特丹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任研究员时,与著名金属学家柯恩教授一起工作。他从事硅在超高强度钢中的作用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多想把这些成果早日带回祖国啊!
, 百拇医药
    但那时,他已失去了返回祖国的自由。美国明确宣布:在美国从事理工科学习与研究的中国人一律不许离开美国。师昌绪和钱学森等35人被列入这个名单,一旦他们想离开等待他们的是判刑和巨额罚金。

    争!争取回国自由!他和李恒德等26名中国学生写信给美国总统艾森豪维尔要求回国;他一个人辗转来到华盛顿,请印度驻美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将他们要求回国的信件转交给参加日内瓦谈判的周总理;他和志同道合的同学凑了53美元买了一台旧油印机自己刻印传单,一夜间印了3000份向美国公众散发,求得同情与支持……

    不屈不挠的奋争终于见到曙光,由于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义正严辞的要求,使美国当局为他和同学们的归国护照签证了。

    当他在旧金山登上克里夫兰号轮船甲板时,他热泪盈眶—

    “祖国,我将要为你的繁荣富强服务了!”
, 百拇医药
    平易可亲的“好好先生”

    1955年师昌绪归国后即来到沈阳金属研究所担任研究室主任,以后又长期担任研究所所长。但在研究所上上下下,都感到他既无当领导的“架子”,也没有某些读书人的“清高”。他待人和蔼可亲,有口皆碑。人们背地都称他是“好好先生”。所里不论是研究员、工人、研究生,他都能叫出名字。就连研究所看门的老师傅都能与他称兄道弟,夏日傍晚常在路边与他“将上一军”。

    接手师昌绪担任所长的李依依院士回忆说:“1964年我担任师先生研究室的学术秘书,刚开始挺拘谨的,后来发现他一点架子都没有,他非常尊重别人,从不把自己摆得很高。”

    平易近人的师昌绪爱同人聊天,“爱管闲事”。在金属所他家到科研大楼只有一二百米的距离,5分钟的路程他却经常要走半小时,因为一路总是有人找他聊天,他也总是通过聊天了解情况,帮助人们排忧解难。
, 百拇医药
    一位从山西来所进修的研究生,期满后急着回山西工作。他发现这青年人潜质不错,就劝他选好课题继续深造,还送他一支金笔说:“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今年77岁的朱耀宵是师昌绪带的第一批学生,他在进行一个研究项目时遇到些难题,师昌绪全力支持他深入下去,直到开发出一种使用温度更高和耐热、耐腐蚀性能更好的镍基铸造高温合金。朱耀宵常发自肺腑地对人说:“师先生古道热肠,是位有爱心的好老师!”

    师昌绪始终关爱他曾工作过的沈阳金属研究所这个科技团队。2004年他获得“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他将50万元奖金捐赠给金属研究所用以奖励研究人员,金属研究所用这笔钱设立了“师昌绪奖学金”,如今已奖励30名因综合表现出色的研究生……

    永远乐观的“心里美”

    师昌绪年逾九旬,仍担任着国家自然基金委特邀顾问和沈阳金属研究所的名誉所长。他虽然已经秃顶,但精神仍很健旺,仍很乐观。每天早8时从家里出发,步行上班,9时准时到办公室,坚持8小时工作。接待科技咨询,研究科技对策,为科研著作写序、题词,应接不暇。有时还要出差,到外地开会,指导工作。仅2010年他就出了十次差,南到广州,北到满洲里,长途跋涉,乐此不疲。
, http://www.100md.com
    师昌绪为啥这般长寿,这般健旺?熟悉他的人都说:老人家“心里美”。说起这“心里美”还有个小故事。上世纪70年代,邓小平恢复工作后要把生产搞上去,搁置近十年未能投产的空心叶片批量生产问题需要解决,师昌绪和中年研究人员赵惠田组成工作组来到西南三线航空工业基地。条件艰苦,一日三餐,吃地瓜干、包米米查、籼米混合饭,喝南瓜汤。住的地方没有电灯没有厕所。师昌绪和工作组克服重重困难,把任务完成了。回到北京住进招待所,吃“心里美”萝卜都觉得格外香甜。他们吃“心里美”这一幕被一位青年研究人员看到了,从此常说“师先生真是心里美。”

    说师昌绪“心里美”,其实是赞誉师昌绪的心态好,不管在什么境遇中有个乐观的心态,不论工作多紧张,压力有多大,他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曾问过师昌绪有什么长寿秘诀,他坦言相告:其实我有一大堆病,每天要吃一大堆药,不过我精神状态好,不在乎,不然早躺下了……

    师昌绪老伴郭蕴宜也是原沈阳金属研究所研究员,老两口相依相伴早过了金婚之年。他们的儿子、儿媳、孙子都在美国定居了,他们属于空巢老人,但他们都喜欢自己做饭做家务,洗衣服,不雇人。这在老两口都是八九十岁的家庭中也是少见的。
, 百拇医药
    看到二老精神健旺,学生们都很高兴,在师昌绪90大寿时,送他的一副寿联:“九旬创得千秋业,百岁更庆万世功”。

    师昌绪与郭蕴宜二老的自我感觉也很好,不久前他们合写一首长诗《寻梦》,诗中有句云:“迟暮夕阳余热暖,情真意切育英才。”字里行间闪灼着他们愿继续为祖国科研事业奉献的真情实意。

    人物档案

    师昌绪

    著名材料学家、科技战略家,中国高温合金材料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20年11月出生于河北徐水,1945年学士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系。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是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际材料创新奖、霍英东成就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http://www.100md.com(徐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