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658619
郑哲敏:九十岁力学大师长寿有道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11期
     2013年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力学大师郑哲敏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从那一刻起,我就想采访郑先生。但是,郑先生实在太忙,我只能一等再等。今罕初,郑先生终于答应了我的采访请求。我急忙赶往北京中国科学院力学所……

    创新精稀使人年轻

    郑哲敏的时间很紧,在接受采访的前一天,他还参加了整整一天的会,探讨重大科研课题。郑哲敏还是一个做人非常低调的人,不愿意在媒体上曝光。虽然答应了他“只谈人生不谈工作”的要求,但毕竟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人们关心的大事,我还是忍不住请他简单谈点儿感受。

    郑哲敏连连摆手,说自己一直心怀忐忑,就做了那么几件事,国家却给了他那么高的荣誉;同时,如果没有与他人合作是不可能完成的。接着,他竟检讨起自己的“缺点”来:有时候,不够大胆、不够果断。如果能大胆果断些,还能做更多的事……总之,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沾沾自喜,更没有夸夸其谈。我们都知道,郑哲敏可是打造“国之重器”的能人:2006年,航天科技集团遇到一个工程技术瓶颈,百思不得其解。82岁的郑哲敏应邀出马,难题很快迎刃而解。负责人感激地向郑哲敏行了一个非常标准的敬礼!并说,非此,不足以表达他对科学家的敬意。

    90高龄的郑哲敏依然有一颗年轻人的好奇心,钻研不止,而且指导着弟子们搞科研。他说,也许,创新精神使人年轻吧。他这一生就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跨越中走过来的。郑哲敏创建了爆炸力学的新学科,提出了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和理论,为导弹上天做出了贡献;他解决了地下核试验核爆炸威力预报问题,在爆炸加工、岩土爆破、核爆炸效应、穿甲破甲、材料动态破坏、瓦斯突出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近年来,他又将研究重心转向水下高速航行体的流固耦合力学问题、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与安全性问题,带领相关研究团队为国家海洋安全和海洋资源能源的开发做贡献……

    郑哲敏说:“我的体会是,人老心不老,很好!人老了,心不能老。心不老,人才不老。”

    坚持走路是长寿之道

    郑哲敏说:“走路是最廉价最有效的长寿之道。”

    郑哲敏天天一大早从家中出发,步行到中关村中科院力学所。这条路,他已经走了50多年!多少年来,除了外出开会或出差,他从来不坐车。到所里上下班,就是步行。不论严寒酷暑,风霜雪雨,照走不误。后来,年纪大了,家人劝他,下雨下雪的时候,就别走了。为了让家人放心,他才勉强答应。进入高龄,他每天上午还要到所里上半天班,但常常是一来就是一天。弟子们劝他别跑了,毕竟是望九的年纪了。郑先生笑着说,只要天气还好,身体还好,还是愿意到所里走走。

    郑哲敏说,起初,他只是喜欢走路,走一走,浑身轻松,精神也好,睡眠也好,就成了他的生活习惯。每天早晨起来,先收拾好个人卫生,该洗的洗了,该换的换了,家务劳动也是锻炼。然后,就开步走……

    淡泊名利专心致志

    郑哲敏是少有的“三栖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郑哲敏是力学大师,却并不满足于埋头基础理论研究,他最擅长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什么郑哲敏能保持如此旺盛的创造力?就是淡泊名利专心致志。

    郑哲敏是钱学森洗生最得意的门生,也是接任由钱学森创办的力学所第二任所长,但他从不居功自傲,时常告诫年轻人要淡泊名利专心致志。郑哲敏说:“年轻人要看得远一点,不要为一时的得失计较太多。做点实事,或许当前会吃亏,但是从长计议,于国于己都有利。你的心理也会平衡一点。”在郑哲敏看来,科研人员是不会发财的,能有个体面的生活就应满足了。科研需要耐心。现在,有些人急于求成,沉不下心来坐冷板凳,这样做出的最多获得中等成果,很难有出色的、重大影响的成果。搞科研要经得起寂寞。当科学家并不像大家看上去的那么美。科研有突破的那一刻很快乐,但是更多的时候很苦、很枯燥,在一遍又一遍的错误中寻求突破,在反反复复的试验中总结,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创造、有所发现。

    郑哲敏说,这不仅是科研之道,其实也是长寿之道。心不静,心太杂,欲念多,对健康长寿恐怕是难有益处的。 (邱韵阁)